ian Toastmasters)活动。今天便首先讨论两周后的自由论坛的安排,谁当接待人,谁带饮料,谁带点心,由于经费有限,这些都是没法报销的,所以大家并不踊跃。
第二项议程是刚被任命的新党员干事(New Member Coordinator)恰克介绍他吸引新党员的办法:一是直接寄信给感兴趣的人们,二是加强在学校的活动。大家都同意他的建议,但这两项活动都是要花钱的,对于经费怎么使用,大家的争议很大,讨论了很长时间。
很快就到了10点,我们撤到了附近的一家酒吧里喝酒聊天。在那里,大家就谈些更轻松的话题。我问清楚了每个人的职业,原来除了恰克还在上大学外,都是普通的中产阶级,而整个自由党里,有一半的人是工程师。
弄清楚这些人里面并没有资本家后,我就放心了。中学时模模糊糊地听说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那时候我觉悟不高,政治没学好,害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什么样的自由化就是资产阶级的,什么样的自由化就是其他阶级的。好在现在所谓的中产阶级,只是叫得好听,其实还就是工人,那么我加入了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自由党,不是资产阶级自由化,而是工人阶级自由化,算是进步青年,无反动堕落之虞。
三 自由之州
这个月的自由论坛主讲者是来自新泽西的开尔文·普拉特(Calvin Pratt)。他是来为“自由之州”行动(Free State Project)做广告的,演讲题目是“自由之州行动:自由党人的乌托邦,还是第三党的无奈之举?”。
在美国这个两党政治的国家里,任何第三党几乎都不可能对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自由党这个第三大党在内。比如200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布什得了50;456;002张选票(47。87%),戈尔得了50;999;897张(48。38%),而自由党的候选人布郎尼(Browne)只得了384;431张(0。36%),根本没有胜选的希望。
因此,自由党陷入了一个困境:选民觉得他们的主张太激进,不可能付诸实践,因此从不投票给他们;可如果自由党从来不能赢得选举,那他们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实践主张?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给自由党的问政之路打了个死结。
两年前,两个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系的学生发起了“自由之州”行动,他们想发动两万名自由党人搬到一个州去,从而显著地改变该州的政治面貌,寻找机会将自由党的政治理想付诸现实。“自由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