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夸耀自己时,他在默默的工作;当别人在冷嘲热讽时,他在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当别人掏空心思的寻找荣誉,而他却让荣誉寻找他。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勤奋和机遇。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两个附件:“长寿”和被后人“发掘”。长寿乃人人生命中所追求的本意,不需细谈,艺术家被后人“发掘”则看似是机遇,但他的机率几乎似大海捞针。
纵观中外艺术史上,被后人“发掘”的有几个典型人物。一个是德国音乐家巴赫,在他死后近百年,他的同乡晚辈作曲家门德尔松在乐谱堆中铢积寸累,潜心研究,使其珠玉发光,泽达后世。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百年来难道没人发现过巴赫吗?不是,显然不是,百年浩瀚,作曲家多如繁星,在浩如烟海的音乐领域接触到巴赫及其作品的大有人在。但是有一点,他们大都生活清贫,自顾不及,即便就是有心,也是无力,更谈不到研究发掘了。门德尔松出生于银行家庭,他宽松的经济条件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个人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现在看来,这虽不是唯一原因,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荷兰画家凡高死后几十年才被后人发掘,早已广为人知,去年巴黎著名的卢森堡博物馆展出
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绘画展,轰动欧洲。莫迪利阿尼几十年以后才进一步为世人所认识,我想里面有几个原因,一是除去当代研究者深知莫迪利阿尼的艺术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画商们越来越重视莫迪利阿尼的经济价值。还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从事民族音乐学杨荫浏教授,无意中听到一位同事拉奏的一首二胡曲,他凭职业的敏感和同事攀谈了几句,由此寻砖着玉,发掘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和包括二胡曲“二泉映月”在内的一些珍贵的民族器乐曲。如果我们假设,门德尔松如其他音乐家一样自顾不暇,莫迪利阿尼没有更诱人商业价值,如果杨荫浏先生不是那样异常的敬业细心,那么这些艺术家的结局将会是另一番姿容。当然假设只是假设,它不代表历史。
艺术家有很多人长寿,长寿对于一位艺术家的潜在价值和身份定位不能说不重要,像罗丹、齐白石,他们的艺术青春多半成就于中年以后。相比之下,现今的艺术家老而未至,似乎更加舍不得名利,出全集、出传记、出画册,拚命的折腾,活着自己就开始“自我挖掘”,争分夺秒,唯恐几年后为历史所湮没,可谓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到老白头也。
在法国的音乐界,有这样的一位音乐家。当同时代的人无限夸耀自己时,他在默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