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肯放人走了,无意间看到底下有些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康熙把他们也管得挺严的,康熙也算是御人有术,这也是一个皇帝不可缺少的。
康熙回来后,乾清宫的人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每天都要围着康熙这个地轴转,就连我这个清闲女官,也轮上了几天当值,康熙还给留京的阿哥们分配很多的工作,尽量要在过年前完成,让人过一个闲年。
这天不用当值,原本是想在床上睡一天的,睡到饿了就起床吃东西,幸好平时早就储蓄好了粮食,倒也不用去小厨房抢饭吃了,反正也不用出房间,所以头发也不疏,自然垂下,只穿着一件白衫在房里行动。
正吃着美味的自制零食,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后,推门走进来了一个人,看到我这样子,不自然的红了脸,尴尬地转过身去,艰难地道:“还不快穿多件衣服。”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该遮的地方都遮了,只不过是胸前的两颗扣子松开了。
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十三阿哥这个古人看来,实在是开放了点,无奈地笑了笑,随便找了一件外衣穿上,把胸前的两颗扣子扣上,其他的都不扣,就是要作弄他一回,说了一句“好了。”
十三阿哥犹豫了一下,才转过了身来,看到我并没有比之前好到哪里去,含羞带怯地看着我,但始终都没有说我一句,就知道他也不好意思说我了,把手中拿的那袋东西放在桌子上,献宝地道:“喏,给你的手信。”
呵呵,没想到西巡前,我跟十三阿哥说的那句玩笑话“没手信就别回来见我。”他真的记住了,还真的给我带回来了手信,我一时激动过头,用手猛拍他的肩膀,大喊了一声,“好姐妹。”说完才觉失言,但话已出口就收不回来了。
十三阿哥抽了抽嘴角,脸上倒也没有什么变化,我就放下心来,认准他不会生我的气,急巴巴地解开了那包东西,瞧我看到了什么,竟然是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