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尔素防古木。时别立新胡毕勒罕,遣兵送之入藏。
二月,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达 赖喇嘛,结束了五世达 赖喇嘛之后的西藏宗教领袖不定的局面。
在正月三十日的时候,命抚远大将军胤祯从西宁移驻木鲁斯乌苏,管理进藏军务粮饷;授宗室延信为平逆将军,率兵进藏。从五十八年九月下旬康熙见到瑚毕图出使的报告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到这时,用去了四个月的工夫才把北路军队的组成、部署、指挥将领确定完毕。之所以耗费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中央要同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往返商议,其间十四又必须同青海蒙古首领、清封王、台吉们多次会盟,动员他们派兵随征,这件工作看来颇为艰难。
在二月十六日的时候,正式颁布封新胡毕勒罕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 赖喇嘛”,派满汉官兵及青海蒙古之兵送往西藏。这是政治棋局上的一个高着,使在藏准部无理由抗拒不纳,而拥护灵童的青海蒙古诸部无不与清廷合作,孤处后藏的班禅喇嘛对清认定□喇嘛一事上的反复也只能缄默。
值得注意的,这时四川兵在川督年羹尧的策划下已经进入理塘、巴塘,招抚了乍丫、昌都、察哇等处僧俗上层。调到云南的满兵早已经到达中甸,准备北上与川军会合。这就是说,北路军方才组织完毕,而南路军已提前行动且所向告捷。北路军因护送灵童入藏,所以在全部五路兵马,西北两支,西南实为两支,另支自松潘北上与北路大军会合,北路一支中最关重要,抚远将军胤祯本是全部军队的总指挥,但远在西北的阿尔泰、巴里坤两支军队的行动须秉命于中央,西南川滇一支也因路远,难得同胤祯及时联络,所以胤祯实际上只能为北路入藏军队做组织、后勤供应,他奉命也只到长江源头。这让十四对不能亲自带兵到前线作战很是懊恼。
北路大军自西宁出发到西藏拉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西宁至索洛木即黄河源;第二阶段是黄河源至木鲁斯乌苏即通天河;第三阶段是自通天河至拉萨。木鲁斯乌苏为全程中唯一适中地点,与南路自打箭炉至拉萨路上之昌都地位相当。
十四护送灵童乘皮船渡过木鲁斯乌苏河后即北返西宁,此后第三阶段行军及与准部遭遇作战全由延信统率指挥。
以日程论,第一阶段全军于四月二十二日自西宁起行,五月二十七日至索洛木,途中用去一个多月,在索洛木留下延信等候青海蒙古军,而“青海人无信,一味迁延”。
第二阶段,胤祯在六月一日从索洛木动身,六月二十日抵达木鲁斯乌苏,自索洛木至此用了二十五天,有两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