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十一章 立功
自此之后,准噶尔人再未能入藏,这次军事胜利,稳定了西藏地区,使清朝能集中力量,全力对付准部本土,掐断了准噶尔与达 赖喇嘛的联系,使他们不能利用黄教煽动对清朝的叛乱,这次胜利,十四立了大功。
这次出兵分南、中、北路三支部队。也各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北路军约2万人,目的是骚扰、牵制策旺的后援部队,指挥官分别是傅尔丹与富宁安。战绩是歼、俘、降3000敌人。中路是护送新达 赖入藏的主力仪仗部队,约2万人,最高指挥官是皇十四子胤祯,实际前线司令是正蓝旗满洲都统、平逆将军延信。战绩是在另一支军队拿下拉萨后浩浩荡荡护送□入布达拉宫;此外就是在哈喇乌苏附近扎营时遇到大策凌的夜半劫营,双方各有伤亡数千。南路是本次战役中真正用来打仗的部队,约7000人,一说一万三以上,可谓人最少、功最巨,估计连康熙都没想到这支部队的能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年羹尧,实际前线司令是四川护军统领、定西将军噶尔弼,副将军先锋为原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永宁协副将岳钟琪。战绩是先期拿下打箭炉、里塘等战略要地,杀散藏兵总共约10000,可能其战斗力很差,飞夺三巴桥,强渡拉萨河奇袭拉萨,截断大策凌部队的粮道,由于进兵太迅速、出乎大策凌的预计,直接导致大策凌和仅剩的500人逃回伊犁。需要说一句的是岳钟琪此役大放光彩,以至战后被授左都督、四川提督。此人亦将是雍正以后的得力臣下之一,我已经提醒十四留意这个人了,如果能把他收到麾下那是更好,不能的话,就不能让他的仕途一路顺畅了。
在康熙五十七后开始筹备规划的这场战役中,胤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意义和后援保障上。
胤祯在战役中的总调度、临时人事升降的问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记得十四曾经给康熙上过一道奏折,要求在拉里前线到木鲁乌苏还是哪个地方间设立兵站;而中路军的后勤是由巡抚噶什图负责、南路军的后勤是由总督年羹尧负责。胤祯的作用是居中调度更加合适。
几路大军必须严格按照作战计划、时刻关注本军和其他友军的动向,因此情报系统、后勤及人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家又不可能一有问题就请示康熙,所以胤祯就有前线多少品级以下官员战将的人事大权,最起码是临时的,最后的决策由北京来定,因为很多地方官兵部无权管、户部等又插不进乱七八糟的军队,满汉各旗又各自有都统……总之,这是一支联合的部队,里头必然有各色牵扯、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