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儿”,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态度想来也会由于养母的存在和在宫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过分亲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无意中表现出一种以佟佳氏之子身份自居的“小小”情绪,生母德妃看在眼里心中定然很不畅快,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便会蒙上一层阴影,结也越结越死了。
“天下的父母皆是偏心的”,此乃古今常理。况且大多数的母亲都会特别疼爱溺宠幼子,这是她们天生的情结。胤祚,康熙的第六子,德妃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在的时候她疼胤祚,胤祚死了她自然就去疼十四,想来雍正心中对此也一直耿耿于怀,母子间的隔阂愈见增大。
当然就得专门说说雍正本身的问题了,他这个人,自幼就被康熙说成是〃喜怒不定〃,可见年幼时心绪不佳,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带给他的重压,往往会突然而然的发作,有时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做母亲的大多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对于像他这样有些忧郁的孩子,自然很难博得母亲的欢心。
胤禛即位即封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为舅舅,却反而把自己的嫡亲舅舅撂在一边,不以为意,这不等于向全世界宣布“我只承认佟佳氏这位养母是我唯一的母亲”,显然在他的心底还是很不喜欢自己的亲娘,并且或多或少的将此公开化,他的脾气性情本就是如此,很多时候他并不是如人们想象一般,将自己的感情遮遮掩掩,而是公开或半公开的一吐而快。易位而处,若你是德妃眼见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藐视自己恐怕也会气不打一处来。再想想看天底下会有哪一个儿子选择每天五更,凌晨三至五点这个时候去给母亲请安的,他们名为母子,实则形同陌路,二人之间本就没什么话说,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是话不投机针锋相对的,但是为了避免背负不孝的罪名,雍正只能赶在母亲尚未起身的这个点儿前去“请安”,实际上就是走个过场,互不碰面才能免生尴尬。说句实话,这招真是够绝的了,不过从中也隐约的透露出雍正内心的无奈与辛酸。
说说德妃这方面的原因,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因为她的偏心,她的“无情”,她的厚此薄彼,她深深的伤害了她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这层阴影也一直伴随胤禛始终。德妃本为宫女出身,身份低微,是因为生下胤禛才得以于次年康熙十八年被封为德嫔,进而晋位为“德妃”。
德妃做事也的确有很绝情的地方。康熙驾崩,德妃便要以死相殉,实际上是给雍正下马威,逼得雍正情急之下对她说“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