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已经理解了它”。绝顶聪明如牛顿者,当然自己知道这是些问题。牛顿承认他不了解引力的物理本质。牛顿本人不承认引力无需媒介。他在一封信里说:“一个物体能够通过一个真空作用于远处的另一个物体,无需任何中间媒介就能够把作用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是天大的谬误。我相信任何从事哲学的人,只要有足够的思考能力,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他承认自己无法理解引力如何能够越过虚空产生作用。牛顿意识到,引力太像亚理士多德那种古代的“运动倾向”,他做了大量努力,力图找到引力的机械解释,但没有成功。他发表原理的时候,承认引力的原因“迄今未知”。引力不是世界的构造成分,是超自然的但数学可以把握的力量。它不是一种物理力,而是一种“数学的力”。
人们反对牛顿学说,在当时也叫作,反对物理学,依据形而上学反对物理学。这些反对意见深刻而强烈,然而却渐渐销声匿迹。五十年后,新一代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包括达朗贝尔、欧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都是牛顿的信奉者,继续拓展牛顿的事业。
尽管万有引力概念遭遇了强烈的抵制,半个世纪一个世纪之后,万有引力还是被普遍接受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人们接受万有引力学说,当然首先是因为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提供了行星运动的力学解释,甚至还解释了地球上的潮汐运动,等等。牛顿体系的成功证明了它的价值。引力概念也逐渐变得不再那么不可思议。
也许,从长程看,只有正确的东西才会不断成功。也许,至少在科学领域里是这样。眼下我无法深入讨论这一观念。但即使是这样,这也并没有消除可理解的问题。这里所谓成功是被作为正统接受下来,然而情况恰恰可能是,我们最终也没有理解,只是接受了下来。
当然,不经接触的力的传递并不是完全没有自然理解的基础。一般说来,力的传递如推动、拖曳等等是需要施力者和受力者发生接触的,这可说是力和接触在概念上互相联系。“推动一场政治运动”不是这一概念联系的反例,而是扩展。然而,自然概念之间虽有大致的联络,但没有什么概念联系是截然排他的。大一般与善好相连,伟大大器大方皆此例。小人、渺小、小肚鸡肠,则皆以小为不肖。但这不等于说,大的就是好的,大而无当、粗心大意就不好,而小巧玲珑就满好。一般说来,力的传递和接触是连在一起的,但我们也经验到一些事物通过空洞的或准空洞的空间传播,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空气大体上是空洞无物的,但它能够起到传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