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楼上领头跳楼的妇女尤二姐冲着下面喊道:“今天不解决问题咱们就不走了――”
警察没办法,只好和消防员一起在下面铺好厚厚的气垫,以防突发事件。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小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人说:“可别下雨,一旦下大了,跳楼的走了可就没意思了。”
围观的人越聚越多,时近中午,众人并没有要离去的意思,反而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了面包和矿泉水边吃边看。
小摊主林之孝掩不住一脸的得意:“我平时的生意从来没有这么好过,真希望这里天天有人跳楼,那我可就发了!”
“这可真是太有意思了,我可得坚持看完,不然白在外面吃饭了。”边交钱边说话的冷子兴说。
“就是,就是,争取晚上还在我这小摊吃饭!”林之孝别有用心地说。
“别在这捣乱!”警察柳湘莲不悦:“这里全是警车、消防车,一旦别的地方出了大事,这么多人,车都开不出去怎么办?”
“哪有那么巧?这么戏剧性的事百年也难遇一次,不看完肯定后悔!”一直蹲在角落里看热闹的贾雨村慢悠悠地说。
“一旦有突发事件,后悔的不知道是谁?”柳湘莲话音刚落,只见一人拼命挤进人群:“贾先生,你们家那幢楼着火了!”
贾雨村登时呆若木鸡。
且东说寓:
2006年7月的一天早上,6名妇女因对拆迁补偿款不满,结伴登上了自家楼房的楼顶。冒着大雨,扬言自杀,面对记者和消防人员的规劝,她们表示若有关人员不解决她们的问题,她们就坚持不下楼。
越下越大的雨,为楼顶上的闹剧平添了几分“悲壮”的正剧色彩,而楼底下的“剧情”也丝毫不逊色,围观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坐小板凳看的,边吃午饭边看的,拉家带口一齐来看的,比露天电影院的声势还要壮阔。还有人边看边埋怨雨大,生怕跳楼的改变主意,没了意思。楼顶楼下,相映成趣。真格的就是比电视上的有意思,有生之年能见到这样的跳楼场景,看客们心满意足。即使工作繁忙,热闹也要看到底,一些看客表示,既然看到了开始,当然就要坚持看到最后。
看热闹可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事发地周边的一些小商贩可瞅准了大好商机,卖矿泉水的,做午饭的,提供小零食的,充分照顾到看客们的需要,赚了大笔的银子。有些商贩甚至感叹,要是天天有人跳楼就好了,他们的生意肯定好做很多。
早在数十年前,鲁迅先生就已经将“看热闹”毫不留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