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卑深深苦恼。某师范学院法学院的李同学就对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作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并写成了《构建和谐校园,聚焦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为“没有一技之长,貌不出众”感到自卑的学生有71.7%,为家境贫寒自卑的则有36.7%,因为成绩差而自卑的学生并没有预想中的多,只有22.5%。
该报告一经公开,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大声疾呼,为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学校有必要采取行动,在这方面多提供给学生些帮助。比如,设立网上的心理诊所,为学生排忧解难;将自卑感强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让他们在交往中敞开心胸,树立自信;或者直接将一些特定的工作交给自卑的学生完成,让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克服心理弱势。
同时,这项调查还反映出一定的社会问题。“胜为王,败为寇”是流传在百姓中间的一句老话。在各方面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学生们面临的压力同样不小,“优秀、再优秀”总像鞭子一样回荡在他们耳边,而大学偏又是才子佳人的聚集地,要想在里面出类拔萃谈何容易。
另一方面,在“笑贫不笑娼”的现代社会中,即使是涉世未深,学生们也可以感受到富人的倨傲,穷人的卑恭。有钱与否成了社会用来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普遍准则,这种准则直接影响了曾经纯净无瑕的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为没有富爸爸、阔妈妈懊恼不已。尤其是贫困生,经常因为贫困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再加上一些家境稍好的学生的嘲弄,为家境自卑的群体愈发壮大起来。
如果说为自身实力自卑尚是上进心强,不甘落后的表现,那么,为家庭出身自卑,则完全是虚荣心作祟了。但这也不能悉数归咎于我们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全社会都习惯以崇拜的眼神仰望富人,用轻蔑的姿态对待穷人,他们也不会以贫寒的出身为耻,为自己卑,为父母叹。
自卑的学生们有必要“洗脑”,重建自信,习惯了拜高踩低的社会也有必要好好反省。
宝哥哥的“经济仕途”新论
“宝哥哥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了”,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大观园的姐妹中传开了。
对这件事,宝钗觉得自己最有发言权了,便有板有眼地开腔了:“宝兄弟,这回你倒做了件正经事,姨父姨妈不知该有多高兴!”
宝玉冲宝钗深深作了个揖:“宝姐姐所言极是!只怪我开窍的晚,当初冤枉了姐姐的一片苦心了。”
黛玉虽也赞成宝玉的决定,可心中仍心中酸酸的:“这回不说什么‘国贼禄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