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一张张素描散落在画室铅灰色的地砖上。
陶云漪默不作声,蹲下身来捡,笔直的长发从耳后垂到眼前,让人看不清她隐藏在长发里的表情。
每一张素描画的都是苏睦言的脸:生气的、微笑的、寂寞的、冷漠的,生动却还是静止的脸。她突然没有力气再去捡剩下的素描,像是被人抽空,悬挂在 寒夜里,那张寂寞的脸下面写着:07年7月——永远爱着睦言大人的小陶子于深夜1:00。
谁都没有看见,谁也都没有听见,陶云漪细心隐藏在长发后,无力的哭泣,眼泪径直从眼眶掉到铅灰色地砖上,溶化了一块干掉的颜料。
第2章 猜不透的肖邦
肖邦在世时最为反对别人用文字解释自己的音乐作品,作品繁多却只有体裁没有标题。好事的出版商威塞尔为了给作品提供噱头,常常为它们加上让肖邦 嗤之以鼻的愚蠢的标题。肖邦的信念是:让音乐本身去说话,让人们尽情地猜吧!
而唯一一部差一点打破肖邦这条原则的作品——OP。15。3 G小调夜曲,据说原先差点被叫做“悲剧《哈姆雷特》观后感”。
G小调乐曲,慢板,世人总是愿意用痛心、叹息、幽静去描绘它的情感表达。
它像是一位刚刚失恋的诗人,沉默,悲伤,思念情人的美貌和温柔,留恋情人缠绵的眼神。转而愤怒、忿然、痛斥令人窒息的悲痛扼住了他创作的喉咙, 茫然,无奈,消沉,沉浸在失去恋人的噩梦中无法释怀。反复、纠缠、落寞,找不到可以亲吻的红唇,继而,走向新的恋情。
诶,让人苦恼的肖邦,能不能告诉人们你深邃的双眸,透露给了乔治•;桑怎样的爱意?
催眠的音乐课。
老师不厌其烦地介绍肖邦的伟大创作。陶云漪用手指撑开眼皮,倒在桌子上的前一秒看到苏睦言被老师请上讲台,将修长的手指放到了黑白琴键上。
不省人事。
一个月的惩罚结束。
陶云漪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开始了与老师的游击战。上课有空打打瞌睡,下课抓紧聊聊漫画,放学没事为自己添置两本漫画书……
虽然马虎、健忘、少根筋,但并不意味着迟钝,当然感觉得到苏睦言一天比一天冷漠的态度。
无论什么话题,不论上课下课,连一个字都吝啬回应。
以前考试多多少少还会给她点提示,现在就算她把嗓子咳得全班都听见苏睦言还是毫无反应,一本正经地答题。
陶云漪有时候也会疑惑,但更多的时候是生气。为了发泄怨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