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秘书呈上来的短文不由得拍案而起,操着上海话大喝:“调整常太平这么一个害群之马,还有人为他鸣怨叫屈!查!查!!查!!!看这个新的害群之马是谁?无论触及谁,一律要调整!!”
人力资源部的于主任接到孔行助的指示,便赶到电脑部。要求他们查找这篇文章的IP地址。
原来,这篇文章出自贾好运曾任副处长的信贷业务部信贷检查处的1312号房间。这里坐着那两个新招聘来的博士研究生。一个是来自从北京大学的李励;另一个,便是来自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郭安邦。而写文章的电脑便是郭安邦的那一台。
当然,这篇文章有可能是郭安邦写的,也有可能是李励或者其他什么人出于嫁祸于人的想法利用郭安邦的电脑写的。
于是,人力资源部的于主任便开始分别找郭安邦和李励谈话了。其实,如果这两个博士都来一个不承认,于主任也真的没有办法。这么一个事情总不至于报案搞刑侦吧!但是,由于他们才进入社会不久,单纯而血气方刚。丝毫没有把这个问题想得这么严重,反倒以为是好事,还为自己的出名和获得领导的重视而沾沾自喜呢!
于主任率先找了李励,这样他和李励都可以主动一些。因为李励的爸爸曾经是一位我国公安战线赫赫有名的英雄,如果对李励搞一个末位淘汰,于主任还真的怕给自己带来麻烦。他后找郭安邦,他希望郭安邦能够成为此事件的垫底,因为郭安邦是农村里出来的,单身一人飘在京都市,没根没蔓的,好对付。
李励很坦率:“是我和郭安邦一起研究,他主笔并贴上去的!”他不但没有为自己感到万幸,反而感觉自己仿佛失去了一个显露才华的机会一般。
于主任沉吟片刻,说:“那就是说,不是你写的。”
李励很不情愿地说:“不是。”
于主任告戒道:“那你以后就不要再提什么你和郭安邦一起研究,他主笔并贴上去的了。这事应该同你没有直接关系!对吗?”
“应该是,我只谈论两句,确实不是我写的。” 李励出于知识分子的真诚,沿着于主任的思路把自己解出去了。应该说,他李励此时也并不知厉害,不能够说李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不丈义之人。
于主任舒了一口气,心想幸亏先找了李励,要不和郭安邦搅和在一起,还麻烦了呢!
于是,于主任又找来了郭安邦,开口就问:“你就是‘金融忠良’?”
郭安邦也很坦率,开门见山,没有半点含糊:“我就是。文章是我自己写的,只是发表一点看法,提一点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