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一副替天行道的样子,你拿他有什么办法哩!”
周剑非对此颇感兴趣,还想再说点什么,市委管行政的副秘书长忽然敲门而入,看看周剑非又看看卫亦前,说:
“还没谈完?他们都来了哩!”
卫亦前立刻回答:
“完了,完了,我们马上就来。”
他说着便站起身来对周剑非说:
“几大班子的一把手前来送行,我们下楼去吧,部长?”
周剑非吃了一惊,这样的安排事先并不知道呀?哦,对了,他忽然想起中午冯唐淡淡的说了一句,而且解释了他为什么中午来陪吃饭的事,原来如此!于是他对卫亦前说:
“唉呀,怎么又劳他们的驾呢?”
卫亦前笑道:
“应该的嘛,这是惯例,走吧。”
他知道有一台“便宴”在等待着,虽然满心不愿意,却也无可奈何。他周剑非还没有拒宴甚至罢宴而去的勇气,或者确切地说还没有这样的资格!怎么办?随波逐流吧,临走时再缓和地提一条意见,或者叫建议吧。于是,他无可奈何地同卫亦前一起慢步往楼下走去。
龙志毅《政界》
九
周剑非回到省城的当天便给省委书记赵一浩打电话,要求个别谈谈三江市的考察情况。省委暂缺分管党务的副书记,人事、组织由赵一浩兼管。按程序组织部考察后召开部长办公会形成决定,个别给分管书记汇报再提交常委会讨论。周剑非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他到组织部上任后便将程序颠倒了一下,在召开部长办公会之前先个别向书记汇报、通气,这样他就可以避免在产生不同看法时处于被动地位了。对这样的做法,组织部内部的一些人私下曾有议论:书记和部长都统一了意见,还开部长办公会干什么,分明是走过场嘛。对这样的议论,周剑非只装没听见,一次两次,习惯了议论也就消逝了。
那天下午周剑非给赵一浩办公室打电话,没有人接,后来又问常委办公室,才知道书记下乡去了,据说是临时决定去的,大约两三天后回来。周剑非只好先召开部长办公会听取考察组的汇报。主汇报人是考察组长高国强,副组长张清云作了补充。他们两人的汇报将考察组的分歧摆在了部长们的面前,听候评判。作为亲自参加了考察的周剑非,却闭口不谈自己的态度,而且采取了听而不议的办法。他说,组织这次汇报会的目的是让大家先有个印象,知道分歧之所在,然后认真看看考察材料,作好思想准备之后再正式召开部长办公会。他并当场交待负责考察材料的端木信会后将全部考察材料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