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无可非议,有人说‘暂且不说’,我看是根本就不用去管它!”
赵一浩微微一笑: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那‘暂且不说’的文章别人还没有推出来哩,实际上差不多已经推出来了嘛?刚才你不是说有人提出专业户引路是‘什么货色,姓甚名谁已该说说了’吗?这不是很明白了嘛。其实,专业户引路只是在土地承包到户后引导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一种方法而已,人家文章的实质是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姓甚名谁?这才是要害!”
周剑非若有所悟,他马上联系到了近日的所听所闻。他从三江回来后便听为中组部担任联络的同志说,考察组近日正在找农村工作部门的人谈话,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主任、厅长、副厅长全在谈话范围之列,据说还谈到部分处长哩。于是他说:
“有道理,看来是又要起风了。”
赵一浩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这是我们国家一种特有的流行病,只要气候一适应它就要发生。至于蔓延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发展情况哪。我们心中都要有个数才是。你下三江后我不是下乡去了几天吗?就是想去找点根据充实自己!”
他向周剑非介绍了下乡的简要情况,“紫竹坝乡不是当年包产到户的‘带头羊’吗?你知道那时我还没有来,但我听说了。上了广播登了报,盛极一时赞骂交加。我这一次就是专门跑到那里呆了三天。嘿,短短的五六年时间,你猜怎么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八十六元提高到了八百二十元,整整的十倍呀!三十年与五六年之比怎么说哩。过去的单一粮食生产变成了林、果、牧、企一齐上,呆了三天信心百倍!不是有流行病的迹象吗?我可是打了一剂免疫计哩。我叫薛以明他们整理一份调查报告,就叫:《从紫竹乡的变迁看农村改革》,先印给大家看看,登不登报再说。”他忽然激动起来了:“各种各样的闲言碎语,随改革开放而发生发展,这不奇怪,它有社会基础。也许再过十年、八年,人们都会把它当成笑话,当成幼稚的表现,现在不行,人家理直气壮,做出一副‘卫道者’的姿态神气哩。好了,我们先不说这个,或者用他们的话叫‘暂且不说’嘛。你不是说陈一弘不影响使用吗?那我们就谈谈你们的方案吧。”
周剑非简要地谈了考察组的两种意见,特别是卫亦前的“上中下三策”,却没有将自己的观点拿出来,他想先听听书记的意见再说。年纪不大,老成持重,这也许是周剑非的优点,或者也许正相反也未可知。
赵一浩听得很仔细,还不时插问。对丁奉们的言行,包括他们的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