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有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说起来不是很远,可是交通就不像首都圈内那样便利了。这是一座仿照欧美大学的办学环境创建起来的研究学园都市,该校六十年代以来因有人拿到诺贝尔奖而一炮出名,据说现在算得上全国规模的硅谷之一。学院的制度还是很完善的,每个新来的外国学生都配有一个学生指导,一般都是在生活上语言上能够帮助自己的同研究科的前辈。那天拜见导师的时候,也提到过这事儿,给小尧安排的指导叫智美,今年已经五年级了,人很爽快热心,在小尧的起步期给予了小尧最大的关照。
不久,小尧对周边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家里也报过平安,并且和在东京的大学同学们也都联系上了,逐渐开始适应把心思转到了学习上来。研究科真是个国际大家庭,在这里本国人倒像是外国人,留学生中韩国人最多,小尧来的时候,中国留学生只有一个,好像叫洪明善,物以稀为贵嘛,说起她大家都挺明白,是朝鲜族人,所以跟韩国人都挺好。洪明善因为已经五年级了,整天忙着写论文不怎么来上课,小尧见到她都是两周之后的事情了。
这天小尧和智美正在研究室,推门进来了一个瘦高个儿的长发女孩,和其他人一一打过招呼之后,冲着小尧两人过来,智美和她玩笑了几句,就跟小尧介绍她就是明善。小尧见到明善就跟见到了亲人似的,有千言万语都不知从何说起。作为前辈,明善说请小尧去喝咖啡,两人可以好好说会儿话。
“其实,说起来我们俩是一级的,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还听说过你呢。” 看起来有很多话要说的倒不像是小尧。
一句话说得小尧如坠云雾里,不解地看着明善,明善笑笑,继续说道,“我以前跟金冬波是一个班的,你还记得她吗?”
“金冬波,记得啊,怎么可能忘了呢,毕竟好几年同学呢,那时我们班就三个正式生。而且那时候她是我们三个里头成绩最高的呢。”
“本科的时候,金冬波是我们寝室的老大呢。”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们很多都按年龄排大小,平常互相就像兄弟姐妹似地叫。
“可是你们怎么听说过我呢?我有那么出名吗?”小尧挺不好意思的。
“本来我们那届本校的考研就没几个人,听说有外校的来面试自然有所耳闻了。大家那时都忙着联系出国,找工作什么的呢。”
“真的啊,说起来还真是有缘呢。你就是那时候办出来的吧。”小尧觉得跟明善更加亲近了,话也多起来。
“是的,但是也不是马上,第二年吧。所以不要叫我什么前辈啦,多不好意思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