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专心等待他的后续。
“妞儿,你注意没,从我们进洞开始,凡是留有人工开凿痕迹的地方,比如说我们过悬崖后下的阶梯、乱葬坑,以及‘明日の光’机关下的甬道,”宁晖续着,“这些地方修建得特别细致。”
我注意过的,从过悬崖下阶梯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那些台阶虽然是在石头上开凿而出,长度受石头天然形状的限制而不时变化,但阶梯的宽度和高度几乎级级保持一致;而乱葬坑里,从我们踏脚的平台开始,就处处体现着精心认真;至于机关下的甬道则砌筑成长方形,四面平整如镜。甚至包括我们现在身处的这间石室,它小而狭长,天花地面和墙壁都雕磨得十分光滑整齐。
即便和他们是世仇,却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做事的态度。
“可是,”宁晖话锋一转,“通至乱葬坑的那三条通道就截然相反了,它们很长,很曲折,起伏幅度大,坑洼不平,忽上忽下,还九曲十八弯……总之,做工不仅仅能用一个‘粗糙’来形容,它们是过、分、的、粗糙了(‘过分的’这三个字被宁晖加了重音)!所以当时我就想,这些通道是不是被故意修成这样的?”他边说边在纸上从下到上画了一道弯弯曲曲的线。
分析还在继续,“在我通行这其中某条通道的时候,由于空间狭小且曲折过多,我一度迷失了方向,只知道顺着通道继续往前,无法确认朝向、角度和所处高度。”
我甚有体会的点头,当时爬通道时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同样,进右边通道时,情况类似。”宁晖又画了一条曲线,“所以,假如说这两条通道中有一个机关,它也是一个通道,被触动后以巧妙的方式在某个转接点联通了这两条通道,就好像凭空多了一座桥一样。于是,我们就被困在通道中,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会通过这座桥而误入另一条通道,最终抵达的地方都是乱葬坑。鉴于我们在钻通道时已经绕得晕头转向,导致没有发现玄机,所以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况且,我认为日本人别有用心的将两个乱葬坑建造得几乎一模一样的目的,就是要让陷入通道中的人以为自己不管怎么走都是在原地打转,从而陷入绝望的深渊。”说着,他在纸上画下第三根曲线,将之前两根线从中而连。
我很赞同宁晖这个看法,我宁肯相信他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我实在不愿意接受古蓓薇之前提出的所谓‘我们被困在一个高维空间里’这样的推断。如果这只是一个人为的机关,那事情就变得简单许多,只要找到机关开关就可以了。
但宁晖有个更简单的办法,“我们从右边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