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马来西亚货币单位。下同),后来锡价暴跌,干一天只能挣到十多块、二十多块钱。迄今她还保留着自己用过的琉琅。
另一位老阿婆还珍藏着一张在自己16岁时洗琉琅的照片。摄影师是谁已经无从考证了,照片上的她站在水中,弯着腰正在洗锡米。她现在靠做花盆为生,一个月可以挣到1000多块钱。因为非常害怕坐飞机,所以没有机会回中国大陆的老家看一看。她是在锡矿上谈的恋爱、成的家,一说到过去那段虽然辛劳,但又非常有收获的日子,老人的眼中就流露出怀念的惆怅。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连续开发,马来西亚含量最丰富的锡矿已经即将开采殆尽。特别是1985年10月24日国际锡市崩溃以来,大量矿场倒闭,采锡业从此一蹶不振,马来西亚也从世界上最大的产锡国转变为锡的消费国。从1984年到1986年,在短短的两年期间,马来西亚的沙泵矿场从353处锐减为122处,到2003年5月只剩下12处。锡产量也从1970年的7万吨下跌到如今的不到5000吨。
在整个20世纪,马来西亚的华人经历了锡价的大起大落。1925年的时候,一担(也就是中国的100市斤)锡的价格是100多块钱。到了50年代,主要由于朝鲜半岛战争的影响,锡价上涨到500多块。在80年代,锡的平均价格曾经飙升到2152块,后来又跌落到目前的700块钱左右。
锡矿业日薄西山,霹雳州华人矿务公会的会员也只剩下52名。坐落在怡保客栈街71…72号的公会大楼变得落寂空荡,再也没有往日的蓬勃生气。“世界锡都”的四周,到处可见废弃的矿场。放弃锡矿业的华人企业家和华工早已纷纷转行到橡胶业或者其他产业上去,继续他们的奋斗。但无论如何,作为曾经享受锡矿业繁荣成果的一代又一代华人,他们的心中会永远珍藏着那一段的经历……。。
第二部分佤邦双雄(1)
如果相信命运的诅咒,解释佤邦的历史就变得简单。
最早的那个诅咒叫做“战争”。整个二十世纪,中缅泰边境上的这块土地一直笼罩在各种战争的硝烟里,直到2003年佤联军才平息了内部的最后一次叛乱,成为这个3。5平方公里缅政府特区的统治者。另一个诅咒叫做“罂粟”。1886年英国人带给缅甸的礼物,这种艳丽无比的花朵,在战争的催生下,开遍了缅北的崇山峻岭。战争和罂粟,这两重致命的诅咒最终把佤邦造就成当今世界最主要的鸦片产地,美国人眼中众所周知的与全世界毒品贸易有联系的恐怖主义组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