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音乐就去读音乐,喜欢电影就去做电影。中国人有句话,行行出状元。我整天对自己说,我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好开心,越做越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如果人家看得起我就是看得起中国人。我希望为中国人争光,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如果你不欣赏我,也不会影响我的工作情绪,我可以一样做得这么开心。我的哲学就是:如果我每天能让一个人微笑,令一个人开心,那对我自己来说这天就是很有意义的一天。
第四部分欲望多瑙河(1)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上游的终点,由此开始,河面渐渐展宽,河道愈见弯曲,水流也趋于平稳。蓝色的多瑙河静静地穿流在维也纳市区,像一条蜿蜒曲折的飘带,映衬着两岸绮丽的风光。优美的维也纳森林伸展在市郊,郁郁葱葱,终年绿荫蔽日。这个素有“多瑙河之神”和“世界音乐名城”的浪漫城市,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目光,令许多人的留连忘返。不知他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优雅、浪漫的背后,曾经有过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少段普通人经历的艰辛旅程。
在维也纳不大的华人圈中,马海滨是个名人。他的一场官司,同时卷入了奥地利的司法和警察两个部门,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而马海滨本人,也在这场风波里苦苦挣扎了十年。十年前,他有着上千万先令的身价,可如今却住在维也纳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库房里,靠朝不保夕的借济度日。
一
马海滨,祖籍云南昆明,1959年生人。出身干部家庭的他,在出国前当过兵,做过导游。1986年,马海滨作为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的司机,开始了在维也纳的生活。27岁的他是令人羡慕的。同年底,马海滨和一位名叫文芳的歌唱演员相遇,而命运之手也即将把现有的一切颠覆。
一次联合国的联谊活动中,大使夫人邀请当时在维也纳学声乐的文芳等前去演出。活动完毕,马海滨被安排驾车送她们回家。就这样,他们彼此相识。马海滨了解到她比自己大四岁,已成家,有丈夫。但是,在以后的交往中,单身的马海滨从文芳那里得到了最需要的温暖。他们很快便相爱,结婚。
此时,马海滨已经通过倒卖烟酒和中国工艺品,积累了一笔资金。于是,1989年,两人共同成立了一家专门经销台布的公司,名叫三星。马海滨说,他的投资占公司股份的75%。在当时的欧洲,台布生意还是一个新市场,公司的货源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成本低,收益高。三星公司不仅批发零售,而且频繁参加欧洲各地的博览会,利润像潮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