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成各种视角的视觉效果,在加上声、光、电的配合使用,从而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恐怖气氛。它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许多女孩子被吓得尖声尖叫,差点从屋子里面跑出来。
高先生的二儿子查里是美籍华人,他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策划。作为新一代的电影人,查里在美国接受教育,经营电影的理念和方法完全不同于父辈。在过去,人们的娱乐活动非常单一,看电影几乎是唯一的娱乐休闲方式,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派生出来的娱乐方式也花样翻新,比如各种主题公园,环球影城等等。这些在“电影王”的年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他看来,现在的电影产业已经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王世昌居住在汉城的江南区,他的三个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现在他寄居在儿子的家中。在他那间小小的卧室里,昔日让“电影王”经历过辉煌的电影,如今已变成了一本本仅供收藏的录像带,上面记录着他起起落落的电影人生。回首这几十年的电影生涯,王世昌感到自己与电影有着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缘:
“电影和我结缘以后,到现在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好像我的人生和电影起伏的情况完全一样,所以,我有时想起来,(觉得)我解不开跟电影(的这份情缘)。我学了这些拍戏、开戏、做买卖电影片子(的本领)。我学会的是这个东西,别的生意我也不会做。那么,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咬紧牙关,一定会攻破这个难关,站起来吧。所以了,我这个人生和(中国)电影的上上下下,高高低低,起伏不断的这种过程完全结合在了一起。”
莎士比亚说:人生如戏,“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有在场的时候,也有不在场的时候,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扮演着好几种角色。”王世昌也说,他的人生就如同电影一样,有起有落,曾经辉煌灿烂,也曾经黯然失色。他的电影人生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历史的注脚,记录着中国电影发展道路上经历过的光荣与梦想,曲折与艰辛,铭记着中国电影人为他们心中的电影梦所付出的辛勤与汗水,热泪与鲜血。
第四部分印度雪域的教书匠(1)
大吉岭被称为印度雪山中的皇后,在南亚炽热的阳光下,这个依然保持着清凉古朴的小山镇有着印度特有的静谧与虔诚的氛围。我们寻访华人来到这里,在雪山脚下遇到一位教书先生。他的名字叫丘开福,是远近唯一的华人教师,也是侨居印度的华人中能留下来的少数人之一。
平凡的丘开福给了我们一个不同凡响的印象。他是怎样散落到这里?微薄的薪水,孤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