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没问题,我有把握。”
其实罗杰早有准备,在哲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哲学原理十分含糊不清,而且还有矛盾的地方,把同学们听得云山雾罩。罗杰看了课外的书,发现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学说中把那个问题讲得十分浅显易懂。罗杰决定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将老师导入误区,让他不能自圆其说,然后他再用那段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论战的结论来阐述老师讲的那个哲学问题。罗杰觉得他有把握战胜老师。
后面的结果是哲学老师愤怒了,他盯着罗杰说不出一句话,片刻功夫,他让罗杰离开教室,而罗杰很轻蔑地望着老师,从容地开了教室。
后来这个老师再也没有回到学校。他原来就是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的激进分子,在文革快要结束的时候找了一个机会进了中学当教员,脱离了车间的工作。其实以他的水平是不能够胜任中学教育工作的,尤其是哲学,并不是仅凭教参就能给学生授课的。
从那以后,学校从外面聘请了一个哲学老师,他很快就与罗杰成了朋友,课堂上老师经常用与罗杰对话的方式来讲述他们要学的内容,老师送给他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对罗杰很有启发,他经常和老师采用对话的方式进行哲学的课堂学习,使同学们觉得哲学是一门最有意思的课程。
茹婷这时候很佩服罗杰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在上自习课的时候,茹婷问他:“你是怎么学的?”
罗杰:“我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看,看得多了就想的多,想不明白的时候居多。其实我也没什么,你看书多了也会聪明的。”
茹婷:“那你是说我不聪明?”
罗杰:“班长,我可没这么说,我是说你会更聪明的。”
茹婷:“这还差不多。”
茹婷的眼睛近视得厉害,她已经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这次她没有再申请向前调座位,而是配了一副眼镜戴上。茹婷戴上眼镜仍然不失往日的风采,罗杰开玩笑地说她比以前更文雅了,而茹婷却为她的眼睛而伤心地流过泪,她知道她清秀的脸上将永远离不开这个附件了。
罗杰真的觉得茹婷比过去更清秀而大方了,她的优雅与美丽与过去她给罗杰的印象没有丝毫的减少,相反,罗杰确实觉得茹婷比小学时代更美丽动人了。
罗杰以为是茹婷戴上眼镜的缘故,他以为戴上眼镜的茹婷比过去多了几分优雅,但罗杰不知道茹婷体现出的几分妩媚与偶尔流露出的几分羞涩不是戴上眼镜的缘故。有时候罗杰想,要是他也戴上眼镜,一定会显得大一些,至少也会让人觉得学问多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