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是在向学生们揭示对这场战争的最原始的看法。原始的也是最本能的,最本能的也就是最正义的。
罗杰想,其实战争的来临还是由于对物质的渴望使双方产生了不平衡,进而导致政治上的冲突,在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只好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关于战争,这个时候使罗杰产生了兴趣,他开始有重点地看了一些与战争有关的书,象二战史之类的,还有一些古代的战争史籍,罗杰从书中发现,所有的战争都意味着对物质的占有欲的澎胀,什么政治、权力、主权,都让位于物质资源,无论战争的目的怎样纷乱庞杂,都掩饰不住对财富的占有欲望。罗杰看到了这一点,慢慢地对战争产生了一种看法,尤其是对战争中死去的人们,包括交战双方的战士,都产生了一种悲怜的同情,那种所谓的英雄,在他的心目中逐渐地失去了光辉。
罗杰自己都诧异于这种对英雄的看法,他告诉自己,以后有机会,要对英雄的心理活动进行探究,他不相信表面的英雄主义,但他告诫自己不要贬低作为个人的英雄行为和思想,只是他要更加深入地去理解。
全国的形势被这场战争所影响,一切仿佛都为战争让路,全国人民又进入一个齐心协力为战争服务的气氛中去了。
罗杰在这时候感觉到中国人那种不加思索统一思想的惯性又暴露出来了。战争必竟是军人的事,与老百姓几乎无关,所能影响的也就是亲属的生死安危问题,毕竟这只是一场局部的战争,远没有全民皆兵的必要。但是这时候的人们还是不自觉地感到生活受到了影响,日常所做的一切,仿佛都会与这战争发生联系。
就在十里铺,这时候大街上出现了一个穿军服的乞丐。据人说是从南下的军列上跳车的逃兵,现在已经神志不清了,当了乞丐。
罗杰后来才知道这个逃兵确实是现役军人,因为恐惧战争,当了逃兵又不敢回到原籍,害怕受到军事惩处,只好在这里当乞丐。
半个多月以后,这个兵乞丐就被收容了,他在十里铺消失了。
罗杰从这个乞丐身上看到了战争的真实性和残酷的一面,他为这个逃兵感到同情,他能理解即便正义的战争也不可避免这样的事。但罗杰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的军事史包括一切史实资料,永远都不会记录这样的事,也永远都不会把这样的事留下来让后人看,中国人很会有意识地回避一些问题。由此,罗杰又想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事。后文革时代的许多人看到了重新上台的领导们为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地争权夺利,不禁暗暗想,要是再来一次运动,一定要把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