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行为,不全是学生们干的,一些社会上的人趁机发泄对社会的不满,重拾文化大革命那一套,搞起了破坏,败坏学生们的政治动机。
天安门广场上坐满了罢课游行的学生,一层层围坐在金水桥南边和新华门前,他们头上扎着布条,上面写着口号,一个个仿佛无望的样子,只是团结在一起,苦捱那看不见希望的结局。从电视上看,学生们都已经没有什么气力了,因为绝食的缘故,斗争的激情已没有先前那么高涨了,也许是看不到希望,也许是没有了信心。
北京开始有流血事件发生。全国其他地方顿时乱了起来。西安市新城广场两边街道上的商店遭到了哄抢。宝鸡市红旗路上一辆军绿色轿车被人掀翻,从车里爬出来的人分辩说他们不是军人,而是供电局的抢险维修人员,那军绿色的汽车并不是军用牌照。掀车的人仔细看了车牌以后,确认不是部队的车,就又把轿车重新掀翻过来,让那些供电局的人离开。
罗杰用照相机连拍了这个场面,他可以肯定的是,掀车闹事的人绝对不是学生,那里面一个学生都没有。
这期间,英国的一个作家拉什迪写了一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伊斯兰教徒的抗议,经过地方公安部门的同意,回民组织了人员上街进行抗议游行。两个队伍在街上交相辉映,互相致意声援。
罗杰看到这种游行的场面,觉得比文化大革命强多了,看上去纷涌的局面,其实有一种秩序在里头。
这是八十年代末席卷中国的一场大运动,就是这样的局面。
六月三日夜晚,天安门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连续播出限令学生离开天安门广场的命令。
几个小时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进入天安门广场。
六四一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的著名播音员杜宪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据说是她播六四新闻的时候表情不对。
传说那天夜里发生了枪战,传说子弹曾击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汉白玉护栏,传说广场上的地面被坦克的履带轧出了印,传说那地面上曾流了很多血。
那天夜里,杜雯正好在北京出差,她住在大栅栏附近。
杜雯回来对罗杰说,她在那天夜里听到了枪声,一阵一阵的,好像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密。
六月四日白天的报纸上,把这场学生运动定性为反革命暴乱。
全国一片寂静,其他城市的学生游行自动散去了。
不久,传说邓小平说过这样的话: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一定要果断,要坚决!
写小说一般不采信报纸上的说法,宁愿相信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