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合同工厂,经过了八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接近完成。
但是,即将完成的工程却不是当初的模样。
由于六四事件的影响,这个工程在停顿了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开始建设,原先的资金预算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上了。外国专家重新返回中国以后,提出了新的工作合同要求,他们的日工资涨了一倍,而且是多名专家一起享受。由于国内的政治形势还不是很平稳,加上北京要举办亚运会,再去跑贷款就会非常艰难。国家总局决定,将这项工程的后半段工艺所涉及到的配套设备,委托给国内的机器制造厂商制造,这样就减少了很可观的外汇支出,而且,已经有北方的一个厂家通过总局表态,他们能够做出与外国进口设备性能一样的产品,他们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技术。
总局接到国家经委的通知,要求在国内已有的技术情况下就不要花外汇去搞引进。这样,罗杰他们厂的这个项目在最后的关头做出了重大的变动。
想想看吧,这会出现什么局面?
先进的国际技术配上仿制的国内设备,这就是宝鸡市这样一个重大的引进项目的最后结局。
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
在项目完成了全部的建设之后,一切准备就绪,在鸣放了庆祝的鞭炮之后,吕萌象征性地推上了起动的电闸,生产线上没有出来理论上的合格产品。
那外表看上去很美的产品,当时让在场的工人和领导欢呼雀跃,等到质检部门拿出产品检验报告之后,包括吕萌在内的所有领导都傻眼了。
问题肯定是有的,这需要进一步解决。
罗杰对这个结局并不感到意外,就是没想到会来得这么直截了当。他在总局修改预算的时候曾提出过异议,但谁也没办法扭转当时的局面。
经过长时间的技术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只能这样子了,由于工艺流程上的设备不完全配套,所出的产品只能降低等级使用,也就是说,本来打算做出一等品,现在就只能做出二等品了,本来打算将产品出口到国外赚外汇,现在就只能在国内使用了。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只有按原来的设计重新安装进口设备。
吕萌这时候有点为难了,怎么办?原先的改革大计就收获这样的结果?怎么说都心有不甘,他还想努力挽救这个工程的命运。他不停地给北京总局打报告,想再拿到一点外汇,那怕是高息贷款,也要把原来的进口设备弄进来。但是,贷款可以拿到,外汇却一点都没有可能解决,因为北京的亚运会马上就要开了,一切都要给亚运会让路。这是政治任务。
实在没有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