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生活的小人物,事实上
并没有排斥莫梭,他们甚而是善待他的。他们接受他,但不审判他。
正如他们对待自己。
其实,“异乡人”又何曾没有审判自己,从第一页开始,我们可以发现,莫梭
在内心中一直在审判自己。就在向公司老板请假奔丧的同时,他就已经在茫然中感
到了罪的意识━━那别人加在他身上的罪的意识。
全书中,守灵、杀人、审判这些过程中,在在的提出主角对于刺目光线的敏感
,这份完全属于官能反应的现象,都。0⒈⒈。闹学记是情节变化时一再出现的。
莫梭在阳光下的感情容易变得亢奋,这一方面固然表示他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他
已感到有一种比杀害一个阿拉伯人更神秘、更可怕的存在━━宇宙。莫梭激怒于神
父,将神父赶走的当时,是他情绪上再一次的激动━━第一次在于杀人。而这第二
次的激动,因著死刑将临,反将主角引上了最后不得不做的妥协在死亡之前,将
自己与宇宙做了最终也是最完美的结局。
分析一本书籍,重要的其实并不在于以上引用的比喻、象征或推测。这种方法
,虽然有它知性上的意义但是,在艺术以及人性的刻划上,如此解剖,不但无益
,反而可能破坏了阅读一本世界名著的完整性以及直感性。分析,并不能算做唯一
导读的方式。
我们与其对《异乡人》做更多的分析,倒不如依靠故事主人翁自己的叙述,使
我们更直接的感到身为一个“异乡人”而不能见容于社会的那份刻骨的孤寂。更重
要的是,对于这样一个“异乡人”我们所抱持的心态,是出于悲悯还是出于排斥,
是全然的沟通与了解,还是只拿他当为一个杀人犯?我们不要忘了此书的最后一页
,如果没有那一份莫梭临死前心灵上的转变,那么人生才真是荒谬的了。
莫梭,是无罪的。审判他的人,也是无罪的,问题出在,莫梭是一个不受另一
阶层了解的人。
。⒈⒈⒈。闹学记遗爱星石那个人是从旧货市场的出口就跟上我的。
都怪我去了那间供教堂,去听唯有星期天才演奏的管风琴。那日去得迟了,弥
撒正在结束,我轻轻划了十字架,向圣坛跪了一下,就出来了。那间教堂就贴著市
场旁边。
也是一时舍不得离开,我在树荫下的长椅子上坐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