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强边贸、扶三产、活流通,加大力度搞清欠,盘活资金闯市场”的工作思路和格局,得到了团党委的支持。
曾经的186团因贫困和观念落后,在经营管理中人们还习惯于吃大锅饭,没有改革的观念,没有竞争的意识。
郭斌顶着压力,大胆地向旧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起了冲击,通过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租凭经营和拍卖等形式,将其推向市场。头脑灵活又有干事魄力的郭斌在长期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但是,“敢吃螃蟹”的郭斌因此触及了不少人的利益。
时隔多年,他在调任副团长后,用浓浓的四川话表态时说过的八个字还像楔子一样钉在人们脑海里:“虽然今后我是‘瞎子背瞎子,盲(忙)上加盲(忙)’,但能给186团的父老乡亲办点儿实事,我郭斌‘三生有幸’;我一定会‘埋头苦干’,争取不让大伙儿戳我郭斌的脊梁骨。”
接过前任的接力棒,在团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郭斌率领全团干部群众把每一项工作都抓得扎扎实实。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所分管行业的几家团内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近乎顺利地按团党委的意图得以实现和完成。
涉及到人员转岗分流、利益分配等敏感问题和矛盾,他不回避、不绕弯子,用他独特的工作语言和领导艺术化干戈为玉帛,使大家心服口服,悦心接受。改制后的几家企业也轻装上阵,逐步显示出勃勃生机,效益一年比一年看好。
大家还清楚地记得,正是当初老郭力排众议,挽救了团办企业。通过改制和上马新项目,处于即将倒闭的异型钢管生产、边境贸易和粮油加工等企业,如今已成为团场的主要经济支撑点。
在团党委6个常委中,郭斌是地地道道的186团人,他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更有责任和义务多干点儿。别人做不了的工作,他主动去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过于熟悉,也使他的工作常常处于难以开展。尤其是近两年,同事调走的调走,出去学习的学习,他一个人几乎干了两、三个副团级领导的工作量。
郭斌对自己肩上这副担子,时刻不敢有半点儿松懈。仅在走的前两天时间里,他在师部北屯先后到11个单位办事,内容涉及建设项目、粮食销售、农产品加工、土地经营等等10多项。
既要勇挑重担,又要敢于承担责任。和他有过接触的干部都说,老郭不居功,不诿过,敢于承担责任;他当面敢于批评人,背后却保护人;他表里如一,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他手下工作,觉得安全、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