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地承担了本不该由她来承担的生活责任……
坐在艾伦对面的都都,个头高挑,身材窈窕,面目清秀。她,两眼久久地凝视着窗外,言未语而泪先流……这个故事,似乎应该从她的爸爸是怎样来到南京的事说起……
父母逃亡南京
我的故事应该从我父母逃亡南京说起。
我的老家在福建漳州乡下,愚昧的父母,置计划生育于不顾,先后生了五个子女,因为年龄都相隔两岁,人家便开玩笑说,我们家可是“都来米发少”啊。
因为我是老大,所以大家喊我“都都”。下面的“来来、米米、发发、少少”,分别是十八岁、十六岁、十四岁、十二岁,全是男孩。
回想起我二十年的生命历程,似乎可以分为前后两个十年。前十年,我的爸爸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办了一家烧制砖瓦的窑厂。
那时候,农村到处都在盖房子,砖瓦的生意很好做,一窑一窑的砖瓦,只要你来得及烧,就不愁没人来买。
就这样,我们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人家。我们家的三层楼房,十里八乡都没得比的。在当地,很多人都羡慕我们,都夸我爸爸有能耐。
那时候,我们一家大小,都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现在想起来真的幸福。可是,到了1993年,也就是在我刚好十岁的那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爸爸染上赌博恶习,竟然连窑厂的管理都没有心情了,真的好像是突然间,就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
为此,妈妈经常和爸爸吵架。记得有一天晚上,吃过晚饭的爸爸,心神不定地又想出去,妈妈见状,先是好言相劝,后是硬性阻拦,可是已经入了魔中了邪的爸爸,哪里还能听得进妈妈的半句话语。
爸爸坚持要走,妈妈见阻拦不住,就只好去掏爸爸的口袋,目的是想通过控制他身上的钱,来约束他的赌博行为。
可是,早已失去理智的爸爸,哪里还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他从家里要不到钱,就在外面到处借。近邻远亲,亲朋好友,七大姑八大姨,认识的不认识的,他都会张嘴借。特别令人气愤的是,他究竟借了多少钱,借谁多少钱,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整天人不人,鬼不鬼的,气得我妈妈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整天叨念着,不是为了我这帮儿女,真的早就上吊去了!
借钱还债,天经地义,债主们天天上门追债,弄得妈妈六神无主接应不暇,直到把家里所有的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