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千里之外,淑芳的新家
(一)在离山城二十多公里的郊区有一片鳞次栉比的厂房,戒备森严的厂房外依山傍水的建了很多的家属楼。楼房有大有小,按数字排列供那些上班的职工及家属居住。
这是一个兴建于七十年代初的“三线工厂”,工厂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都有。当时有条政策,凡是支持三线建设的工人都能把家属和子女的农村户口转为吃商品粮的非农业户口。于是,那些有农村家属的工人就拼了命的离开家乡的城市来到这个偏僻的工厂,只为了老婆孩子能早日变成城里人。在他们心里,只要是城市户口,就永远脱离了农村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孩子长大了就可以进工厂,就端上了永久的铁饭碗,摔不烂打不碎多有保障啊!
张俊杰的父亲就是第一批来到军工厂的工人。当时张俊杰还是个五岁的小孩,大妹俊秀两岁,小妹俊美还在娘肚里没出生呢。张俊杰的父亲拖儿带女的把一家人从河南老家带到这偏僻的军工厂,在厂里分给他们的一间依山而建的五十平米的小两室一厅房子里一住就是二十年。
一转眼,儿子已是二十五岁的大小伙子了,两个闺女也都相继技校毕业进了本厂的车间工作。按理说,老张已经完成了当初来此地的心愿,大可以放下心来安度晚年了,然而,子女大了又让老人操心起他们的婚事。老伴私底下说:女儿反正是别人家的人,自己不用管太多。但儿子是要延续老张家的香火的,选媳妇就不能马虎了。一定不能由着儿子的性子来。关于未来媳妇的标准,老伴说,她一定要是城市户口,并且还要有工作最好是在咱们厂上班。那样,结婚就能分到厂里的住房,还能享受各种福利待遇。
张俊杰却不象他妈想的那么现实。他觉得找爱人一定要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他看不惯城里的那些女孩一个个趾高气扬、目空一切,更看不惯本厂的那些职工子女,虽说脱离农村没几年,却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张俊杰高中毕业后当了三年的兵,就是在当兵的最后一个夏天,张俊杰遇到了王淑芳。当时的王淑芳和一群小学生正被洪水困在村小学的房顶上。那一年的夏天,暴雨特别的多。连绵不断的暴雨灌满了江河,注满了湖泊。汹涌的洪水从缺了口的江河湖泊中脱缰而出,毁了村庄,淹了田野。那是一片多么辽阔的平原地带啊!当张俊杰和战友们赶到的时候,看到的情景是那么的令人揪心。房顶上和大树上满是逃生的等待营救的人们。那时的淑芳是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在整个营救小学生的行动中,王淑芳给张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