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这种被大人们称之为幼稚的日记也就划上了句点,顺理成章地,我成了家、单位两点一线来回跑动的一颗忙碌的分子。
但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最初是抱着享受生活的乐趣的意愿而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小学的教室里,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一句铭言:“生活,是上帝赐给我们去细心琢磨的一块宝石。”
而享受生活则是在学校这个伊甸园里的孩子们的一个梦想,现实中的我们却往往为了某些无奈地因素而放弃了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最初的梦想(也是最终的梦想)。
我不知道,这个原本简简单单的梦想何时离我如此遥远,何时变得如此的奢侈。
闲下来的时候,偶尔会向往那种乡间的生活。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钱,没有很好的生活条件,但至少他们拥有纯朴的民风,拥有快乐的心情,没有跟上时代脚步的那些人们却真正的享受着生活的本质。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放慢生活的脚步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我们每日向天上仰望的幸福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初的梦想,而这些梦想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我们踩在脚下而不自知。
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听到一首歌,游鸿明的《楼下那个女人》,淡淡的旋律、轻柔的述说,让我想起了许多人、许多事。
在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有许多的人每天都重复着穿梭在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之间,重复地做着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事。
学校、食堂、家,或者是家、单位、超市,除了下班之后以及公休假日以外,大多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工作学习之上,再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浪费在了路上。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变的不再有心思关心身边的事情。
不论是生活在筒子楼里的工薪阶层,还是生活在公寓、别墅里的白领人士,除了特别工作需要以外,大多数人都已经修练至敝帚自珍的境界了。甚至连左邻左舍、上下楼的邻里也仅限于知道小王或小李,至于他们具体姓甚名谁、工作、家庭背景则更是一无所知(当然,调查户口那可是居委会的大妈们的事了。)
以至于我们有时偶尔造访三坊七巷等古厝的时候,会很诧异地发现:这里的三姑六婆怎么这么多呀?今天谁谁谁的单位里发生了什么事?明天谁谁谁又相上了个对象都传的跟那个娱乐新闻里的绯闻明星似的。
而在都市公寓中的人们,往往更多的关注于: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