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刚刚来到美国。比他先来三天的同学,就带着几分不满地评价某个来美国已经三年的同学“美国化”了。因为走进他的家里之前先要在门口换上拖鞋;因为任何人要和他见面都要先定约会,而且不能迟到;因为他不抽烟也不让别人在他家里抽烟;因为他进出楼门口时非要让自己的太太,或者在场的其他女性先行……这个评价着实使周新泉和那个同学疏远了几天。“美国化”在那时的周新泉理解就是,不讲面子,钱算得特别精细和自私。
这次回到中国,他也特别小心不让别人,特别是王锦华的家人觉得自己“美国化”。临来的时候,大卫陈送他两件美国名牌T恤衫,说是在国内人家特别认这种牌子。周新泉为了不“美国化”竟然没有穿回来。然而进了首都机场才发现,这里的人们穿得比自己,比在洛杉矶的美国人时髦得多。都说中国是在赶美国的潮流,现在一看,中国人的打扮比美国人要新潮得多。这样一个场景让他这个决心不带出美国味的人觉得着实委屈。
现在经过王锦华这么一点拨,他忽然明白了一些,所谓“美国化”可能就是看问题与这里的潮流不同。比如麦当劳在中国是高等华人的享受,在美国人的嘴里却叫“垃圾食品”——JunkFood。他又接着联想到昨天和太太一起上街时,他曾经放肆地讥笑两个青年人。因为他们穿著名牌西装,袖子上缝的大标签赫然在目,让别人都看见上面的字样。街上其他的人都能够泰然处之,而他却大惊小怪,这也可能是所谓的“美国化”。
他妈的,周新泉在心里发牢骚,反正就是来接老婆,不是探讨真理,麦当劳就麦当劳,就只当我三天没有卖出去汽车,自己罚自己去吃快餐充饥呗。他不再废话,跟着太太一起走进了豪华的麦当劳餐厅大楼。
进了麦当劳,看到里面豪华的装饰,犹如进了美国的高级餐馆,周新泉心里打赌说,美国MacDonalds总部也不会有这么气派!
过去的同学们陆续来了,来得既不太准时又晚得不太离谱,跟过去周新泉在国内的时候差不多,这一点使他觉得国内的基本文化还没有太大的改变。所有的人都热情地跟他握手,仿佛大家都盼望他归来,或者说都把他当成荣归故里的英雄一般。这简直让周新泉心中疑惑,不知道吴铁宁背后是怎样对人讲自己的。
再次相见大家免不了又要交换一阵子名片,用他们的话讲是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名片上马上就有新的内容,官自然是越升越高,头衔当然是越叫越响,名字下面的电话号码越排越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