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泉原地站着不动:“我可不想得肺癌。”
王锦华回过身:“你也太娇贵了吧?”
这回轮到周新泉不解了:“你在国内的生活工作就是同这帮子人在这种环境里?”
“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是在这种环境里。”王锦华说。
周新泉看看王锦华,也觉得自己的处境有些为难:“要不,你给我编什么理由……”
“今天是欢迎你的聚会,为了大家的面子,你就牺牲一下行不行?”王锦华觉得他实在不近人情。
周新泉更加委屈:“他们抽烟是谁给过我面子,征求过我的同意?”
王锦华笑了:“你真的是个完全的美国人了。这是中国,不是南加州。”
又是“美国化”在作怪,周新泉心里想。他虽然对王锦华的态度不满意,但他明白此时不能和她闹别扭。他不再说话,跟着太大往回走。
还好,周新泉发现自己和太太先后离去并没有在这里造成任何波动,大家仍然热烈地争论著什么。这里面是以在机关事务管理局当处长的马海军和人大办公厅副主任张新强为首形成两派。前者刚刚给市直机关搞来一批进口小轿车,骄傲得不行,对所付出的努力也颇有感叹;后者刚刚跟着一个地方汽车工业考察团去德、美、日、韩转了一圈。所以两个人的话题便没有离开汽车。开始两个人的观点还十分接近,认为中国的小轿车可以在很快时间内和欧、美、日、韩不相上下。但是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人大办公厅的张主任认为发展小轿车工业必须成为国家的第一优先,因为小轿车工业的发展将带动其他如电子、化工、机械、冶金、建筑、交通等基础工业的深化发展,同时还会促进其他的行业如金融、服务、广告、传媒乃至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马海军摇摇脑袋:“中国发展小轿车绝对是失策。”
他的论调也带有相当的普遍性:美国地大人少,交通方便,所以成了汽车工业的先驱。但是今天美国人也尝到了小轿车泛滥成灾的苦头,川流不息的汽车里面坐着的往往是开车的一个人。在美国绝大多数的汽车都装着大马力发动机,这造成许多污染和浪费,已经成了社会性的问题。美国的小轿车工业的发展走在了公共交通事业的前面,结果在除了个别大城市中心之外,几乎没有公共交通。小轿车越是发达,公共交通便越落后,公共交通落后便逼着个人拥有自己的汽车,这形成了恶性循环。到了今天美国的交通部门也在提倡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是效果非常有限,因为买车票比自己开车出门更贵。这里还不说中国城市有没有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