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和笑仁初相识的场景——
当时我还是南宫菖蒲,他还是初上京的小公子。
我差点被火烧死,他轻展衣袖将我救起。
如斯情景历历在目,回首眺望却又渐趋渐远,让人神断魂伤,让人不可触及。
流年似水,追忆惘然。
“拙徽园里莲花开,一朵粉红一朵白。。。。。。”
孩童们唱着跳着渐渐远去,我和吴魅生继续在白玉长桥上走着。
龟洛中,蒲罗街当属名景。
岸有繁华区,水有名画舫。
此处既是才子佳人共聚的华堂,也是帝王将相诞生的沃土。
此道白玉长桥是龟洛名桥,桥长一百多米,全用石墩砌成,它的巨大的拱洞就像一轮弯月横跨两岸。时人称之为“觅星桥”,取其“揽月觅星,酌酒共饮”之意。
觅星桥历史悠久,经历了十次水灾,七次战乱,五次地震依然安然无恙。
不得不佩服造桥人的聪敏与天人合一的独特匠心。
“云映花丛影重栽,只恐又是故人来。。。。。。”
最后一名小童从身边经过,手里不住晃动一个三彩迎春花的小泥塑。
心底一跳,蓦然回首。
便见一个戴着破旧草帽的人影微微鞠躬,然后推着插满各式泥塑的小车往城内走去。
很好,看来迥宵皇帝那边应该知道市井中那些关于鹰夫暗杀莲王爷的消息了。
来龟洛前,我交待京畿里的孩童四处播散《花儿谢》的儿歌,里面隐含皇帝做掉各王府的讯息。
京里最不乏嗅觉灵敏的人士,当他们闻到歌曲中的腥味时,会猜测下一个夺宫的人选,然后多如纸片的拜帖会把皇子皇孙淹没。
而后,在顶头上司被人挟持的时间里,诸位大臣会因避嫌而暂时搁置有关龟洛的议事。
商道封锁、仕途坎坷、姻亲不闻。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希望在混乱中求得圣上的归来以及乌纱的安宁,但也有不少的人希望这场混乱能够带来新一轮更猛烈的政党分裂。
他们首要之事,乃是查出播散消息的幕后指使。
然而绞尽脑汁,绝对查不出远身于龟洛的我。
我在长松殿除了偷出赵桓的罪己书,还用乔总管的印章炮制出一份新鲜热辣的关于在吏部和户部进行人事调动的文书。
此番调动,会有新进的科员被引到副职,原任的正员将向三角官制的新一阶梯攀登。
乔总管的刻意示好会不会藏着什么名头?
乔总管在京畿混乱之前的人员波动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