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以前我诈赌唬过那小子一些银钱,可就算咱现在看似同命相怜,可保不准他一时冲动拜服在曹操脚下(毕竟他弟弟已经这么做了,所谓血农于水不过好象没什么关系)不是我不相信他人品,真的,只是我真的对这个虽然有些才华但墨墨迹迹的男人提不起任何安全感。
关羽的水师不是还在外面吗,又为何让我去找刘琦?而且…好象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
我身上不由冷汗直冒,二百五十个人诸葛亮你还不如直接说让我去死…
“教头,教头?”
一阵呼唤将我从沉思中唤醒,转身一看,却是刘封。
我皱了皱眉,道:“何事?”
刘封答道:“我们已至沔阳,不出一日,便可达夏口。”
我问道:“打探襄阳消息的兄弟回来没?”
刘封眉头紧蹙,一脸的担忧之色:“尚未。”
我叹了口气说:“就算他不回来,现在情况只怕也是凶多吉少。”
担忧间,手不自觉地放上胸口,不想却突然记起一事。
貌似,与某赵分别间,他似乎塞了一个东西给我,还说是什么军师嘱托。而我当时因为某种…缘故有些恍惚没将此事记在心上,后来又疲于奔命,竟一直忘记查看。
手伸进胸内,细细搜寻,果然掏出一只锦囊。
诸葛亮?我看着锦囊,呆楞半晌,难道我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锦囊的人,而原因极可能是我曾经告诉过某诸用锦囊装密信很有风情?
抽着嘴角打开锦囊,抽出里面的卷帛,慢慢打开,只见里面简单的几个大字——非知天命,但从君之所愿。
我的嘴角不禁抽动得更加厉害,这诸葛亮分明就是告诉我两个大字——随便!
真想拖他出来暴扁一顿!随便?我明显就是不想这么孤势地去刘琦那里,那也就是说,这只是虚晃一招?
理由呢?如果,真是那样…他未免也太相信我的统筹能力了吧。
正犹疑间,打探消息的回来了,果然刘备已经被打得南逃了。
我慢慢闭上眼,叹了口气,既而坚定地向众兵士说道:“走吧,我们北上,找关将军!”
只要找到关羽的船队,就不用疲于奔命了,而刘琦,估计不久后也会来汇合。说实话我实在是,不想,就这么二百五的带着孤军(虽然都是精英)跑到刘琦那里,不是我多疑,真的是我对安全感这个东西很介意。夏口那种地方,不仅有刘琦,还有孙权的势力,倘若被他们“当作”曹兵一个不“小心”灭了这只人数“很”少的潜力巨大的祸患,表面上却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