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的臣子,却就是因为他们这份正式,让康熙不由得恼怒。
康熙这才恍然大悟,敢情那些西方国家从前派些洋和尚来,根本就是没把大清放在眼里?他再想到海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屡次送来的信,越发信服了徽音说过的“国家武力”有怎样的深远意义,特别是这三年来太平洋和南海那边大清对战的几次规模不同的海战,让康熙在暗地里庆幸大清已经筹建了海军的同时,面对外国使臣的底气也强了很多。
但是小心眼的康熙怎么可能不计较西方国家以前对大清的小看?理所当然的,他心里盘算着定要寻个机会找回面子,要不然怎能咽下这口气?
外国来朝的事并未能引起身在内宅的徽音的注意,她除了忙着各地报上来的日常事务,还要盯着“罂粟”计划的进行,几个国家来访的场面,她根本看不在眼里,能让她满意的,那得是“万国来朝”的盛况才行。
可是,徽音没有想到,这些使臣还真的和她扯上了些关系,也迫使她被动地改变了一直隐于内院的处境。
第19章 国之较量
三月末的天气,雍亲王府前却一反平日的肃穆安静,福晋、侧福晋的车马均在门口,那场面看着比扈从去塞外时都要壮观,再一看出门后各自登车的三位女眷,更是穿戴着极为正式的朝服,却不知在万寿节已过的现在,如此又是为了哪般。
徽音蹙眉上了自己的马车,身后跟着的丫头们只有诗涵跟了上来,旁的都转到后面坐奴才们用的车了。她刚坐稳没多久,马车帘子复被掀起,竟是默默在奶嬷嬷的伺候下爬了上来。
“秋苒,你也上来吧!”徽音眉心微展,扫过动作一顿的诗涵吩咐道。
默默两岁时,诗涵的女儿也被接进了府里,因比默默只大两岁,便放在了他身边,跟着去了府里的小主子院,这几年成了他身边的大丫头,却并未签下卖身契,也是顾念着她们母女分离,所以才这样安排的。
“谢主子体恤!”诗涵感念一笑,看向了已经进来的女儿,“还不快谢谢主子?”
八岁的小丫头,乖巧地行礼后到了默默身边候着。
“你们母女都是自由身,守规矩是府里过日子的法子,私下里就免了吧,没得拘了性子。”徽音其实是满意秋苒的,这孩子让诗涵教的很好,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心思,也是因此她才愿意给更多。
“额娘,儿子不会亏待秋苒的。”默默浅笑着冲诗涵颔首示意,慢慢地说了这么一句。他是诗涵带大的,自然不会苛待其女,将来也定会为秋苒找个好归宿。
“嗯。”徽音应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