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压他们的皇帝,倒显得他们这群人愚蠢,心里虽如此想着,但嘴上却说道:“如此最好,如此才能保得太子安全。”
柳老太爷含笑点头,又跟骆侯爷回忆一番往年的旧事,便送了骆侯爷出去,随即又叫人去何家送信。
☆、155尘埃落定(完)
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这水到底是朝廷官员;还是黎民百姓,这就不一定了。
骆家、安阳王府等人家因皇帝新近的作为俱是心惊胆战;此时听柳老太爷这般说,就似一呼百应一般,各家都找到时机将对皇帝的不满宣泄出来。虽此时各家都不敢抢先出声;但却都是乐见其成的。
此后几月,各家商议定后,一边紧锣密鼓地商讨细节,一边又不动声色地做些小动作,到了夏日,许当真是“天命”;北边忽地遭了蝗灾,各地饥荒连连。
求赈灾的折子连连送到朝中,皇帝因听说三王余孽人数众多足足有将近十万大军,因此两相权衡后,有意留着粮草围剿三王余孽是以不肯赈灾。
太子因受众人劝说,跪求皇帝赈灾,随后再次被皇帝训斥责令闭门思过,深秋之后,借着各地民不聊生,三王余孽开始兴事,皇帝调各地大军围剿三王余孽。
两年之后,三王余孽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因要庆功,各地的番王被传召进京。
恰在此时,已经封王的三皇子途径青田之时,被青田起义的民众擒住斩首。
折子上来,却是说因各地饥荒不断,且战火频生,青田起义之人之众多,人数也有上万。
这折子上来后,早先有意连连犯事惹得陛下连番训斥责令闭门思过的太子便亲自请旨亲征。
皇帝又斥责太子一番,朝堂众人争执了几日,皇帝心里对太子生了杀意,终归许了太子亲征,只是又叫了逸王、敏郡王随同。
出征之前,太子见着何征、何循兄弟,不禁滚下泪来,叹道:“三王余孽才全军覆没,如今军中将士困乏,多剩的是老兵小将,便是这种将士,父皇也忍心叫我去送死。”
何循劝道:“殿下慎言。”说着,心想若不是这两年来太子屡屡有意惹得皇帝猜疑,皇帝也不会如此。
何征忙也说道:“太子是储君,太子一路小心,此次回来,太子便不是太子了。”说着,瞧见太子落泪,心知太子这泪虽有做戏的意思,但其中也不乏真情,毕竟,皇帝叫太子领着疲乏的将士出征,正是存了叫太子去送死的意思。
何循说道:“太子只管放心去就是,青田那边的人……”说着,眨了下眼睛。
太子心知在柳何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