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宿舍’。
安庆城内的米价正在平稳回落,大概那些粮商也看到了八两每担,已经差不多,再囤下去非出事不可,皖北一带,可都爆发农民‘起义’了。这里是省城,虽然不会出现‘农民起义’这样的情况,但是哄抢还是有可能出现的,李记米铺在昨天开市时被一群众愤怒的消费者哄抢了,钱也一分也没有挣到,粮食却损失了不少,找到‘公安’来抓人,结果被当成了‘饭票’。
汪富民在安徽省米价平稳下降的当口从江苏回来了,还拉回了不少新米。回来的时候发现店铺里杨洪森正管着铺面。
“老板,你回来了。”杨洪森勾着腰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
“育田呢?”汪富民问道。
“少爷一早就去上学了。”
“金柱,你让宝森、二喜关门打烊,你们去把码头上的粮食拉回来。”
杨洪森心里真是不爽,心说,你找苦力把米拉回来要几个钱啊,用的着为此打烊吗?
杨洪森扯着嗓子对外面排队大喊着,“各位,明日将有新米上市,今日休业半天,各位新老客户到时请多捧场,前二十位将享受本店八折优惠大酬宾,并参加本店倾情大抽奖活动,奖品丰富,机会多多,切莫错过。”
坐在椅子上的汪富民把下咽的茶水硬生生的从鼻孔里喷了出来。
汪富民去江苏这几天,店内除财政大权外,杨洪森拥有着最大限度的经营权。
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惨烈地今天,杨洪森提出有奖销售这一创意,牢牢控制的市场占有率,杨洪森甚至打出“购粮要到哪里去,汪家米铺最优惠”广告语。
这些‘新概念’让汪富民抱着干货心痛了半天“这可都上好的咸货啊!”
看着码头床上了粮食杨洪森一愣,忙对着何金柱问道,“这么多米就我们三个拉吗?”何金柱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也不多,拉几趟就搬完了。
杨洪森看着那一层层的台阶冷汗直冒,而这个时候何金柱拍了拍他的肩膀,“快点干吧,不然就干不完了。”
杨洪森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旧社会最下层劳动人群的艰辛了,背着米每走一步,心时都不住地暗骂一声汪富民这个‘为富为仁’的家伙,何金柱指挥着杨洪森、张二喜先将米卸下船,这船多用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这码头的场子也是一样,所以就必须‘快卸’、‘快装’、‘快运’,将这么多米卸下船就花了大半天,累的杨洪森大气直喘。
“我说金柱啊!能不能搞一点水喝,而且这么多米,你看要不要雇人干啊!”
“水我帮你点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