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森拉到一边,轻声说道,“那边难道要动手了。”
“还没有,不过我估摸着我们那几十人也应该练练,至少要学会怎么放枪是不是?”
“是的,你的意思的是……”
“干他一、两票。”
王之徽微微一笑,“我们把这水搅混了他们才好下手。”
杨洪森所说的干他一、两票就是指打劫来往于两地的银商。早在皖浙起义时,徐锡麟担心学员实战经验不足,想用这个方法增加收入的同时好好锤炼一下,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后并没有实现。
“这年头毒贩子都当了,还怕背上个抢劫犯的名声。”杨洪森根本就不在乎这中间的过程,因为历史向来都是由成功人士谱写的。
第三章 宰刘
“帮办,您回来了,我给您老人家倒水。”局里的人一看到杨洪森回来,那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巡警局就这了活了过来。
杨洪森轻轻了哼了一声,“给我沏好龙井放在桌子上。”
“老总,你就放心吧,保证让你满意。”小二子将杨洪森送进办公室,转过身大声道,“你们看看都什么样,赶快收拾他,让外人看到多不多。”
对于现在这个清闲的不能再清闲的职位,杨洪森实在是太喜欢了,你不必为每次例行会议上打盹而扣奖金,这就是专业人材应有的待遇。杨洪森一边品着从茶商那里讹来龙井,一边练写着大字。
安徽现任巡抚冯煦秉政以来,对革命党较为宽容,较少用强,只要不惹事,双方都相安无事,他这样放任的结果无异于纵容革命党的行为,所有他遭到了来自清流和御史们弹劾,也许是他对清政府前途的绝望,对他而言革命的潮流已经无法阻挡,清王朝的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对过去的所作所为百感交集地他,营建了一座望华楼,楼内存放着徐锡麟的遗物和衣冠剑履。冯煦还在楼内题写了一副楹联:“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端集;英灵不昧,鉴兹蹇蹇匪躬身。”楼建成口他便挂冠回金坛老家去了。
继任冯煦之后新任巡抚朱家宝来到了安徽。
朱家宝,字经田,华宁县宁州镇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选翰林院编修,再授礼部祭司,后历任直隶平乡、新城、南和知县。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赏识,被袁推为“近畿循史第一”,升保定知府,被派往日本考察政务,回国后升江苏按察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荐为吉林巡抚,未赴任现正在前往安徽途中,传闻这家伙写字不错。
朱家宝也好,冯煦也好,杨洪森完全不在乎,因为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