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判桌前中国对美、日的态度截然两种,让英、法代表惊诧。潘文芳在狗与狼之间不停地变换着角色。
日本的态度极为强硬,中国代表的态度更加强硬。最后双方还是要依靠拳头解决问题。
这是一次远东霸权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在高呼环境恶劣,生存空间不足
哈定一改威尔逊时期对日本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他要求日本执行国联的停战方案,在遭到拒绝后,哈定总统削减了出口日本的钢铁、石油等物源的配额。
对于日本现任政府班子来说,如果战争不能取得预想的战果,那么内阁大半成员都要走人。
军部的大佬头上也全是细汗,如果军队再打败仗,对军人在国民中的威信将会动摇。
天皇本人对于增兵,扩大战事持否定态度。
在“雾”作战方案几乎破产的情况下,军部推出的“雾”二号作战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从台湾进入福建、广州,或者直接进驻上海,开辟第二战场。
日本情报部门搜集的情报表明中国的精锐全在东北地区,整个东南地区的防御力量极为薄弱。
二号作战目标是将占领南京、广州。两江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摧毁这一地区中国的经济将彻底崩溃,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陪都所在地方,政治意义巨大。广州是国民政府革命的摇篮,这里同样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占领广州可以有效的切断中国从马六甲获取战略资源的通道。
天皇本人认定了这个计划,美国在两江地区的投资巨大,而英国退出与美国的两江争夺后将精力都放在了珠江三角洲,对上述两个地方展开军事行动将必然侵害到美、英的利益。相对于英国人,美国人的反映可能将更为剧烈。虽然军部声称1至2个月之内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天皇根本不相信,这帮家伙声称二个星期就能将中国军队赶回三·八线,但是这都多少个星期了,一群吹牛逼的家伙。
中、日战争爆发,香港作为中转港异常繁忙。英国香港政府努力为中、日在港设立的机构建立公正、公平、效率的交易平台。
上海《申报》的中日战争出现这一奇景发表评论员文章并附漫画加以讽刺。
这种奇怪的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出现,中、日之间的贸易因为战争反而出现高增长。不过这种增长是一种短期的现象,日本的外汇储备无法长时间地拉动中国的出口。日本之所以在战争期间用大量的外汇套取物资是基于战争能在短时间结束,日本能取得最后胜利,但是此刻胜利对他们来说变的遥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