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公,几个月的时间过去,此刻我们已经万事俱备,不如聚义吧?我已经准备好口号,竖起大旗,讨伐大秦吧!”吕雉满怀信心,轻笑说道。
刘邦犹豫片刻,讪讪笑道:“再等等吧!不着急,现在这样不是蛮好?何必要冒险呢?”
吕雉有些心凉,众人为他奔波,他曾经说的信誓旦旦,难道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相公,我有预感,很快便会天下大乱!今年的八月份,便是一个开始!相公,莫非要一直隐匿山间,做个名副其实的山贼麽?”吕雉语气稍重,这样下去,哪儿还有大汉呢?
刘邦微微皱眉,心中不喜,觉得她所作所为,有些喧宾夺主。
八月份,楚国故民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举起了义旗。
大泽乡,离沛县距离很近,跟黄桑峪的位置就更加接近。
起义原因很简单,跟刘邦避祸的原因相同,他们被发戍渔阳,因大雨失期,在“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绝境中,他们果断地选择了后者。
九百个农民,举着挂在竹竿上当旗子的破布片,用最快的速度,迅速占领了大泽乡。
不仅如此,乘胜追击,一举拿下蕲县县城。
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的时间,更是让人吃惊,用了十天的时间,仅仅十天,便连续攻克五座县城!
所到之处,受到广大人民的好评,因是农民起身,各地民众纷纷响应。
憋屈的太久,大伙都有一股子怨气,这么一点星星之火,很快便足以燎原!
到攻打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经有六七百乘兵车,千余骑兵,几万步卒,是个很像样的集团军了。
因起义军凶猛,陈县县令,县尉早就闻风丧胆,还未正式交手,便仓皇而逃。
秦始皇晚年时,楚地曾秘密流传一句口号,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说明当时楚人反秦的意识非常强烈,陈胜大军攻下陈县后,当地的百姓,纷纷出钱出力,表示大力支持!
就连孔子的后裔孔鲋也来投奔。
而这些投靠的人中,便有张耳,也就是张良。
张良得到陈胜的赏识,将他奉为上宾。
本着一股热血,本地乡亲父老,都劝着陈胜自称为王。
接连的胜利,那么轻而易举,让陈胜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简直就是顺应天命,救苦救难的化身。
陈县,县衙内府。
陈胜单独召见张良,背负着双手,傲气十足的说道:“张耳,众位父老乡亲,都认为胜应该自立为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