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大小与在战场上斩获的首级有关。
按照这套制度,即使是宗室,没有战功也不能封爵。
刘邦为了奖励军功,封了不少部属的爵位,如平阳侯曹参、汝阴侯夏侯婴、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酂侯萧何、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等,都被封赐了爵位。
直到高祖十二年,汉朝廷封侯爵者有四十三人。
而未列入爵位制度中的“王”,在政治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汉代对王和列侯称为“封”,而其他则称为“赐”。
刘姓诸王的庶子在王国内分封,也称为“侯”,即“王子侯”。王的封邑称为“王国”,侯的封邑称为“侯国”。
建国之初,让刘邦和吕雉最头疼的就是分封问题。
仗打完了,曾经那些跟着打天下的人,自然觉得自个应该有些劳动成果。
尤其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就连项羽也曾怕他们三分。
虽说刘邦是他们共推为皇帝的,但心里一直有些忐忑,生怕刘邦不认账。
当初,刘邦可是承诺人家,“与人共分天下”的策略,才换取来的胜利。
这些个都是难缠的人物,都在看着刘邦的做法。
而刘邦天下已经得到,哪儿还想履行什么平分天下,暗骂那几个枭雄,是异想天开。
想想啊,便将韩信徙封为楚王,目的就是把北方军团的指挥大权收拢回自己手中,也让他尽量离权力核心远一些。
而英布和彭越的封地,一在淮南,一在魏国故地,也有些天高皇帝远的意味,而且形成了东南地区互相制约的“三角”。
刘邦用这招卧榻之侧他人酣睡的危险,来相互钳制三人,导致三人都有些不满。
而此时,分封的都是跟着刘邦的老将领,刘邦很显然厚此薄彼,重用一直跟着自个的人。
导致很多有功劳,但没被封赏的将领,特别恼火,便借着喝醉,在宫里挥舞着刀剑乱砍,乱砸,骂骂咧咧的,闹得宫里是鸡犬不宁。
经过这么一闹腾,不满的人越来越多,都跟着闹事,矛盾越累积越多,持续三个来月,都还没法正常进行。
甚至还有人开始商量谋反的事情,吕雉实在坐不住啦,便跟张良商量好计策。
这天啊,刘邦在宫里散步,头疼的厉害,这些事情整的他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踏实。
远远的看见有人在嘀嘀咕咕说话,便问身边的张良说道:“这些人在商量什么?一副神秘兮兮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