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有卿奏本说,今年刚首巡了江南,不应再举行秋狝,认为这样太过劳民伤财。尔等认为木兰秋狝是为了什么?”乾隆问。
“圣祖皇帝早有训示,木兰秋狝是为了以狝治兵,用狩猎时的艰苦来磨砺士卒。”一个老大臣回答。
“居危思安,古之警训,不可怠忘。朕之所以务求年年秋狝,就是不愿我满族八旗子弟沉溺于安逸之中,忘了立国之根本!”
“创业难,守业更难。皆因守业者盲目乐观,畏难图便。自谓已治已安,则祸患即已潜伏。”
“前年的秋狝,东三省等地兵丁表现较佳,马上熟练,手技便捷,行围整齐。而京兵较之稍逊,皆因平素好贪安逸所致,士气日渐萎靡。我满洲兵丁,从来到处超群,同是丈夫,岂可行走落后!”
“今看京都兵丁等所穿衣服,多用绸缎,围场之内,理宜服用布衣皮革,即因结实,亦因省俭,怎么要用绸缎?缎衣一件之费,可得布衣数件,兵丁自当应遵循朴素简朴之习气。”
…… ……
乾隆一番话训斥下来,个个大臣都低头屏息,不复敢言。
乾隆锐利的目光扫视了殿中大臣一遍,又说:“朕此次行围,诸王大臣中,如有耽恋室家,托故不愿随往者,朕断不轻为宽容!”
此时的乾隆还谨记治国要节俭,要兴兵。但想想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乾隆还要为他母亲贺六十大寿,倾国之力,大肆庆祝。青依不禁暗暗摇头:想和做,究竟是两回事啊!
乾隆行事雷厉风行,三日之后,他们已经在前往木兰围场的路上了。
乾隆治国处处以孝示人。此次行围,仍是打着奉皇太后之名。宫中嫔妃、皇子、宫女、侍卫,王公大臣,士兵,一路络绎不绝,所行之众过五千人。
青依很是兴奋,因为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宫门,看看紫禁城以外的天地。
七月的天空是那么地湛蓝,好像一块蓝水晶,白云如顽皮孩子弄乱的棉絮,层层叠叠,丝丝缕缕,轻轻柔柔。
明净的天空下,青峦起伏,绿野开阔,阡陌交通,牛羊线行,炊烟袅袅,散入云霄。呼吸间皆是夹杂着青草树木清芬的空气。
青依开心得简直想跳下马车,跑到草地上,呐喊两声。
自从出了城,她就撩起一边车帘,一直往外看,手都没有放下过。
采萧忍不住笑她:“青依,真有那么好看吗?你的手不酸吗?”
叶蓁也笑:“你快别给我们万岁爷丢脸了,一个姑娘家怎么一直抛头露脸的?像个乡下来的没见识的村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