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端坐在龙椅上说:“朕已经读过各位才子的文章,都各有见地,不失为国之栋梁,但只见其文,未识其人。所以,朕还要在此考考诸位的急才。”
乾隆的目光扫过十位考生,他们大多一副成竹在胸、志在必得的样子。
乾隆微微一笑:“第一道题,朕想考考诸位对对联。对于一个书生来说,对对联可谓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了。相信难不倒你们。”
他的笑容变得灿烂,青依看得心中一跳,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她为那些考生哀悼三秒。
乾隆接着说:“朕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请对下联。”
殿试
乾隆接着说:“朕的上联是‘烟锁池塘柳’,请对下联。”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人大声回答:“月笼西湖荷。”
有一些人跃跃欲试,也有人眉头紧锁。
“才思敏捷,但不算是佳对,卿们继续。”乾隆一副大局在握的样子。
“风吹墙头杏。”又一人回答。
乾隆还未点评,一个四十左右、身材瘦削的举人说道:“皇上的上联,看来很容易,但实际上暗含玄机,这五字的偏旁恰好是金木水火土五种,要全部对上极难。”
这人不知道是谁呢?眼光敏锐过人。青依心里赞叹。
乾隆问:“卿可是湖南于敏慎?”
那人点头称是。
这时,那位一直锁着眉头的中年人恭敬地行了礼说:“皇上的妙句偶得,现在要立刻对上实在很难,在下有一句,勉强对上,虽意境不佳,但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在下的下联是:炉填满锨材。”
乾隆微微点头,问:“你是江苏的李承玉?”
“回皇上,在下正是李承玉。”中年人回答。
受李承玉的启发,接着又有人对出了“错烧城河杨”。
乾隆摇头,说太生硬。
“炮镇海城楼。” 那个熟人纪晓岚终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下联。
乾隆点了点头:“此句甚好,很有气势。此题就到此为止。接下来,请回答朕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加一在什么情况下等于三?”
众考生闻言都面面相觑:这是什么问题啊?难道皇上出这个问题有什么深意?
青依则怀疑乾隆是不是穿越的了:这问题怎么这么像某地公务员考题啊?
一阵沉默后,来自湖北的举人陆谦韫胸有成竹地回答:“在皇上批准的情况下,一加一可以等于三,只要皇上愿意,不要说是三,就是一万,也可以。”
众人默然。
乾隆端详了陆谦韫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