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爹从来不会以身份辨人。”
“我是一个逃犯……”
原来,大胡子曾是一位员外的家仆,因为忍受不了主人的虐待动手杀了主人。那时,父亲正好是附近私塾的先生,因为正直善良而备受尊敬。大胡子找到父亲,问他该怎么办。父亲对那员外的暴行也有所耳闻,于是告诉大胡子,杀人偿命似乎理所当然,然而,如果大胡子能活下去,可以用一生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为自己赎罪。于是大胡子逃走了,后来受他帮助的人自愿跟随他,他们一起生活在逃命村。
夜已深了,清儿和浩轩走在回王府的路上。两人一直沉默着,气氛似乎有些尴尬。许久,浩轩方说:“去吃点东西吧。”清儿点点头,两人走到街边尚开着的小面摊坐了下来。
“没想到,王爷家的少爷也吃街边的小吃。”
“没想到,想救你却反被你救了。”
两人会心的笑了。
到了王府大门口,浩轩从正门走进去,清儿却只能从花园的后门进去,她所不知的是,浩轩在身后一直目送着她。
与大胡子的意外重逢,令清儿想起与父亲一起时的点点滴滴,虽然疲惫却睡意全无。不自觉又走到书房,打开《文始经》,想令自己平静下来。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竟睡在书房,身上披着浩轩的外衣,心里忽然暖暖的。
一上午都忙碌着,为各房送花,清除杂草,修剪花枝。然而,一闲下来,心中的烦闷却又压抑的令人不自在。于是清儿又走出了王府,走进熟悉的小巷,那是京城有名的茶街。清儿虽然学过茶道,但她从不轻易为人煮茶,她出现在这家名为“茶源”的茶楼另有缘由。父亲曾说过:“琴瑟之音,有如清泉,能洗净埃尘。”每当心情郁结时,清儿便会来此,或抚琴一把,或吹箫一曲,总能令自己顿感清澈。茶楼主人为识音之人,以为茶楼虽清静之所,然偶尔伴有琴音箫声,亦能令饮者舒心畅意,且清儿并不要求酬劳,何乐而不为?清儿所奏之曲,多为母亲所作。当年的父亲母亲,乃才子佳人,可如今,阴阳相隔,人物皆非,怎能不令人哀叹?
第四章 冰释前嫌
清晨,浩轩走进书房,却看见了伏案而眠的清儿。桌上有张便签,上书:圣人制言行,未必尽天下之理;随应随行,不拘于理;道无在道,言亦有理时……字迹越来越潦草,甚至有些地方似乎被泪水浸湿过以至于模糊不清,可知书写之人心情之浮躁不安。看着清儿柔弱的样子,浩轩忽然心生怜悯:如果以前是阁中千金,现在应该很可怜吧?到底经受过怎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