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与戏曲的关系是多么密切。
自盛唐之后,中国古代文人几乎没有不会作诗的。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也往往搀杂着数量庞大的诗词,而优秀的小说家也大多是诗人。《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一位诗人。吴承恩(1500?—1582?)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年少时就以诗文闻名四乡,其诗文颇多,但大都亡佚,后人辑录为《射阳先生存稿》四卷。他的诗《瑞龙歌》、《二郎搜山图歌》等富有浪漫主义风格,借神话传说寄寓着他扫荡邪魔、安民保国的理想的。如他在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写道:“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他的七律《泊杨柳青》一诗颇有名:“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他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插入了一首描写夜景的数字诗:“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六宫五俯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这首诗读起来颇有情趣。《西游记》中运用的诗词很多,应有相当数量是吴承恩的创作。与《西游记》相似,《金瓶梅》、《封神演义》和“三言二拍”等小说中也夹杂着大量的诗词,可见诗歌艺术对小说的影响。
明代众多诗人的出现,与诗歌教育的发达大有关系。著名戏剧家、诗人屠隆就是与徐渭同时的诗人沈明臣的弟子。《明史…文苑列传四…徐渭列传附屠隆列传》载:“屠隆者,字长卿,明臣同邑人也。生有异才,尝学诗于明臣,落笔数千言立就。……归益纵情诗酒,好宾客,卖文为活。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尝戏命两人对案拈二题,各赋百韵,咄嗟之间二章并就。又与人对弈,口诵诗文,命人书之,书不逮诵也。子妇沈氏,修撰懋学女,与隆女瑶瑟并能诗。隆有所作,两人辄和之。两家兄弟合刻其诗,曰《留香草》。”屠隆的儿媳沈氏出身书香门第,是诗人沈懋学之女。沈氏和屠隆的女儿屠瑶瑟能诗,而且能以诗与屠隆唱和,并有诗集传世,无疑都是女诗人。
诗人、学者唐汝询的出现可以说是明代后期诗歌教育方面的一个奇迹。唐汝询字仲言,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大约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年)前后在世。他幼年聪颖,五岁之前就已经识字,五岁时因病而双目失明。之后,他的父亲和哥哥将他抱在膝上教他诵读《诗经》和唐诗,无不琅琅上口。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