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实现读书明理的目标。因此,他十分重视诗歌教育,尤其强调诗歌的教化功能。他对诗歌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每日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择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集为一书,令之歌咏,与之讲说,责之体认。古诗如《陟岵》、《蓼莪》、《凯风》(以上父母),《棠棣》、《小明》、《杕杜》(以上兄弟),《江汉》、《出东门》(以上男女),《鸡鸣》、《雄雉》(以上夫妇),《燕燕》(嫡妾),《伐木》(朋友),《芄兰》(童子),《葛藟》(民穷),《相鼠》(教礼),《伐檀》(训义),《采苓》、《青蝇》(戒谗),《蟋蟀》、《瓠叶》(示俭),《采苹》(重祀),《白驹》(悦贤)。至于汉魏以来,乐府古诗、近世教民俗语,凡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日讲一章。其新声艳语,但有习学者,访知重责。训蒙约后附集诗歌,即此意也。”
明代蒙学阶段与诗歌教育相关的教材十分丰富。除《诗经》外,用作蒙学诗歌读本的主要有宋代谢枋得的《重定千家诗》(七言《千家诗》)。“三”、“百”、“千”成为蒙学最基本的教材。吕坤在《社学要略》说:“初人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此外,明代学者编撰了大量韵文(诗歌)类儿童读物,如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和《好人歌》、李廷机的《鉴略妥注》(又名《五字鉴》)、程登吉的《幼学求源》(《幼学琼林》)、司守谦的《训蒙骈句》、萧良有的《蒙养故事》(《龙文鞭影》)、吴沉和刘仲质的《皇明百家姓》等。
吕得胜、吕坤父子为了促使儿童诵习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先后编写了《小儿语》和《续小儿语》,形式上采用四言、六言、杂言句式。如《小儿语》开头部分:“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沉静立身,从容说话。不要轻薄,惹人笑骂。先学耐烦,快休使气。性躁心粗,一生不济。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隔句押韵,句式整齐,易诵易记。吕坤还编写了《好人歌》,共七十余句,内容通俗易懂,每句五字,隔句押韵。如:“好人先忠信,好人重孝悌。好人知廉耻,好人守礼仪。好人不纵酒,好人不嫖妓。好人不赌钱,好人不尚气。好人不仗富,好人不倚势。好人不欠粮,好人不侵地。”
李廷机的《鉴略妥注》以五言诗的形式,按时间顺序将上自远古、下至元明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概述,全书仅万余字,从《三皇纪》到《明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