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出海贸易的极深远的坏影响是妨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有一些文化层次稍高一点的人士能出海贸易,或因另外的原因出国,对欧洲诸国或欧洲在亚洲的殖民地的了解增多,也可能会从那里吸收和学习其文化中的精华,也包括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尤其是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知识,或至少可得到一些消息,使有心人产生兴趣。这样,中国虽然由于制度的影响,没有能自己独立地产生近代科学技术,但从别人那里学,即使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也可以算是有了点近代科学技术吧。何况,中国人是不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吸取了别人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再进行改进和创造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情况当然没有发生,只能归因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始作俑者康熙帝。
本文太长了。但这个话题还没说完。至少还有两个关键问题:
一个是较早还有明太祖和明成祖禁止老百姓出海,为什么不说他们是罪魁祸首,而偏要说是康熙。
另一个是为什么康熙要实行海禁?实际上,其出发点就是对汉族人的防范。
这些话题以后再写吧。
奇闻逸事集 015 雍正的天真
雍正的天真——
自从某专吃清史饭的大作家将作品改编成电视剧以来,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个皇帝世宗胤,即雍正皇帝的知名度陡然上升。北京胡同里的老太太并她们手里牵着的小孙子,都知道咱大清国有一个雍正皇帝。
鄙人生性疏散,向来耐不住电视剧的冗长加唠叨,所以尽管《雍正王朝》几番热播,我却始终没有看过。不过,虽然眼睛没看电视,却依然逃不脱雍正的阴影,因为总是有人来问,雍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不是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好。
说实在的,雍正是个什么东西,我现在也说不好。此公在历史上的名声一直不太好,又偏偏夹在两个名声过大也过好的皇帝之间,想不灰头土脸都难。虽然某作家给他平了一回反,也未必真的能翻过来。此公没有他的老爹康熙那样兴趣广泛,也没有他儿子乾隆那样诗兴泉涌,只有一笔字据说还说得过去(我见过的,无疑比到处题字的乾隆强多了),当政时间不长,又没有多少可说的事情。不过,在我看来,跟其他的清朝皇帝比起来,这个人多少有点怪,让后人面对他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说点什么,却往往说不出什么来。
正是这个雍正,登基做皇帝,空着正殿乾清宫不住,非要搬到偏殿养心殿忍着,弄得皇宫的政治地理大乱,大家都找不着北。
雍正在位的时候,组成了一个机要的秘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