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光明”匾后取下康熙遗诏,将“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这种改法上面说过不可能。“秘密立储”制度是从雍正元年开始的,移花接木到康熙朝是张冠李戴。但雍正继位同他舅舅隆科多关系密切。雍正继位,隆科多说:“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死期将至之时。”隆科多虽受赐袭一等公、吏部尚书、加太保等,但仍被定41款大罪,命在畅春园外建屋三间,永远禁锢。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
年羹尧与隆科多二人,对雍正来说,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对他们自己来说,则是知进不知退,知显不知隐,泰极否来,自酿其祸。《清史稿》论者谓:隆、年凭借权势,无复顾及,即于覆灭,古圣所诫。
从对待同胞兄弟和近臣,可以看出雍正性格的弱点和心胸的狭窄。雍正皇帝的性格具有两面性:说是一套做是一套、明处一套暗里一套、外朝一套内廷一套。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主要不是因为他比其他兄弟聪明,而是因为他性格的两面性。胤禛在做皇子的时候,能够“掩短显长”:其长,诚孝皇父、友爱兄弟、勤勉敬业;其短,残忍苛刻、猜忌多疑、虚伪急躁——虚伪造作将“残忍苛刻、猜忌多疑”的性格掩盖,特别是把自己贪禄天位的想法隐藏起来。所以在角逐皇位时,诸兄弟失败,而胤禛独胜。雍正的两面性格是他取得皇位的秘诀,也是他巩固皇位的法宝。他在做皇帝时,极力表现出节俭、爱民,隐藏其奢靡、残忍。近年以来,关于雍正皇帝的学术论著与艺术形象,只突出、显现其节俭的一面,而忽视、隐藏其奢靡的另一面,这就给读者、观众以误导。
当然,雍正作为一个政治家,我们评价他的功过是非,主要的着眼点不应是其性情品格,也不应是其皇位的获得是否正当。皇位争夺问题是满洲宗室内部雍正兄弟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斗争的结果,我们不能站在雍正的立场,也不能站在大阿哥、二阿哥、八阿哥等的立场,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对雍正的评价,关键要看他对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做了哪些事情。
改革:承上启下
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朝入关的第八十年,许多社会矛盾,盘根错节,积累很深。他盛年登雍正“为君难”玺极,年富力强,学识广博,阅历丰富,刚毅果决,颇有作为。康熙政尚宽仁,雍正继以严猛。雍正在位短短13年,他最主要的特点是“改革”,可以说雍正是一位改革型的皇帝。雍正改革措施,列举以下六点:
第一,整顿吏治。康熙晚年,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