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药(powder)、雷管(primer)。
弹头(bullet)
弹头基本上是一个投射体(projectile),它由装药燃烧后产生的大量高压气体急速膨胀推射出枪口,一旦离开枪口,它在飞行中是处於半稳定状态,直到和目标接触为止。由於人体密度是空气密度一千倍以上,弹头在进入人体后就开始滚摆,这是它最基本的运动模式。
弹头依其跟目标接触后的状态分成三种:实心型(Ball),扩张型(Expanding),粉碎型(Frangible)。
实心型(Ball)
弹体或为实心铅制的一般弹头、或是内包钢芯的穿甲弹、甚或是含有燃烧剂的曳光弹或燃烧弹,在外面通常有一层金属层完全包住(fullmetaljacket),不论是哪一种,在命中目标后只会扭曲变形,不易扩张或粉碎。因此这类型的子弹贯穿力很强,但是阻滞力(stoppingpower)比较差。由於1899年海牙公约的规定,目前各国军队都只能使用这型弹头。
扩张型(Expanding)
在弹尖的设计上或是使用平头型(FlatNose)、弹尖中空型(HollowPoint)、软头型(SoftPoint)、异质弹尖型(SilverTiporBronzeTip)等特别设计以增加子弹命中目标后的扩张性,恶名昭彰的达姆弹(Dum…Dum)也属於此类。它们的贯穿力不是很强,但是阻滞力还不错,大部份的动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传递在目标上。这型的弹头普遍用在一般警用或民间自卫用子弹上。
粉碎型(Frangible)
这类弹头在命中目标后会粉碎,将动能一瞬间全部传递在目标上。因此它们的贯穿力很弱,有时连贯穿较厚的衣物都有困难,但是阻滞力很强。它们跟扩张型一样,被国际公约禁止用在军事用途上。但是它们在反恐怖份子的行动中有很大的用处,例如在拯救人质或反劫机的行动中,它们低贯穿力的特性可以减少误伤人质或是贯穿机身造成失压的可能性。美国FBI里的特勤小组就配有此类弹药。
这麼说来,军用子弹的杀伤力岂不就是不如民用子弹了?其实不会,现代的军用弹头的设计是利用高速飞行间的半稳定状态,在命中人体后会产生滚摆(tumbling)的现象,造成的伤害并不输於扩张型弹头。
弹头依其前端形状又可分成下列主要几种:
尖头型(spitzer)
最普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