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11。11%
13thcentury,MarcusGraecus69。22%23。07%7。69%
1350,Arderne(laboratoryrcp)66。6%22。2%11。1%
1560,Whitehorne50。0%33。3%16。6%
1560,Bruxellesstudies75。0%15。62%9。38%
1635,BritishGovernment75。0%12。5%12。5%
1781,BishopWatson75。0%15。0%10。0%
资料来源:TennyL。Davis,ChemistryofPowderandExplosives,Chapter2。其中MarcusGraecus原书中说是8世纪的人,现代学者多认为其实是13世纪。
雷管(primer)
雷管是由十九世纪撞击式雷管(percussioncap)发展而来的引发元件,基本上它内含高燃性的引药。当撞针或击鎚以足够的力道撞击其金属薄壳时,引药内部的摩擦会造成自燃,然后从弹壳底部的开口引燃弹壳内的装药。
子弹上的雷管分成三类:
针式(pinfire)
这是十九世纪前叶发明的雷管,特徵在於弹壳上的一根小撞针。击鎚必须打在这根撞针上来引发雷管,因此子弹必须很准确的装填在一定的位置,在使用上十分不便。除了早期一些左轮枪之外,很少使用。
凸边式(rimfire)
这也是在十九世纪前叶的发明,它的引药就在弹壳后端的凸边(rim)里,在使用上比较方便。但是由於凸边是弹壳的一部分,如果要求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则击发上有困难,因此无法用在比较大口径或高装药量的子弹上。它也一直使用到现代,像是。22口径的弹药(如。22LR)仍在普遍使用。
底火(centerfire)
这种雷管是目前最普遍的形式。它的优点是它以弹壳中心为引燃点,装药燃烧比较均匀;而且底火跟弹壳可以设计成分离的元件,不必成一整体,弹壳可以一用再用;最重要的是弹壳可以制造得厚而坚牢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底火式的雷管又可分为美式的Boxer和欧式的Berdan两种。Boxer式的底火通常有一个引火口,击砧(anvil)是底火的一部份;Berdan式底火通常有多个引火口,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