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焚表结拜弟兄”这一最适合于秘密斗争需要的聚众结社方式,也就因此而被赋予了浓厚的反清复明政治色彩而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清政府在镇压人民革命斗争过程中也终于发现在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的案件中隐藏着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于是,康熙十年(1671年)题定的《大清律例》就将八年尚作为“杂犯”的“歃血盟誓、焚表结拜弟兄”的事件,改为按“谋叛”未行律处理。“煤叛”,在《大清律》中属于“十恶不赦之罪”。仅次于“谋反大逆”,而排列第二。尽管“杂犯”的刑罚也很残酷,同样有死罪,但在性质上和“谋叛”是有根本区别的。因此,康熙十年(1671年)清朝刑律的这一重大变化具有特殊意义。它表明,康熙十年(1671年)前夕,以反清复明为目的的歃血结盟活动有了迅速发展,清政府也已经多次查获了这类案件,从而引起它对此种秘密结社活动的严重注意和关切,并企图借助法律的威力和暴力手段来消灭其存在。由此可知,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以歃血订盟、焚表结拜弟兄为结会基本形式的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正式成立,当在距离康熙十年(1671年)之后不久。
三从清档论天地会源远流长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台湾林爽文起义,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清政府先后动员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才把这欢声势浩大的起义镇压下去。“若论经岁军资费,千两黄金一两骨'59'。”赵翼的这两句诗就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所花费的惊人财力。清政府为了把天地会一网打尽,“务绝根株”,在武装镇压林爽文起义的同时和以后,又煞费苦心地对天地会的源流进行了追查。乾隆末年以来,清政府在南方各省又特别加强了对天地会的侦破。这样,清朝官方就留下了一大批记载天地会起源及其活动的档案。蔡少卿、秦宝琦等同志正是利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有关档案而提出天地会起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台湾学者戴玄之、日本学者佐佐木正哉的“乾隆三十二年说”的主要根据,也是清廷上谕、封疆大吏奏折和天地会成员的供词。由于“乾隆说”所依据的材料是清朝官方文书档案,这就给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天地会是否源远流长?“康熙说”还靠不靠得住?目前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关天地会原始档案是否都证明天地会起源于乾隆年间?为了弄清问题的真相,几年来,笔者也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了天地会和其他民间秘密结社的有关档案。我所得出的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