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场面无比地壮观。
两天过后,运煤组再一次地回到了部落。
石灰石有了,煤块也足够多了,接下来就可以烧石灰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是短小君~
TAT~非常滴抱歉~
窑火不断(倒V)
因为他们的小心对待,第一次烧砖的那个砖窑并没有损坏,可以继续被使用。带着成功的喜悦,开窑后的第二天,又一批的砖坯和陶坯被送了进去。这一次伍斯凌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把看窑指挥烧火的事全包了,而是叫上了制砖组的组长其格列和其他的几个族人,让他们跟着学。虽然经过了蔡晓奕的魔鬼式语言训练,语速稍微慢些的基本词句伍斯凌已经大致能听得懂,也能说出来,不过这关键的事,他还是叫来了蔡晓奕,让他全程陪同翻译。有了第一次成功烧砖的经验,伍斯凌也不用像第一次烧砖时那样紧张,时时盯着,毕竟上一次的烧窑,其格列和制砖组的几个族人也轮流地跟了整个流程,他只需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大家,要大家小心点就行了。
为了能让他们能掌握好加柴的时间,伍斯凌还把他的挪鸡鸭牌老式耐摔手机贡献了出来,并教了他们时间的看法和使用方法。因为蔡晓奕很早就普及了阿拉伯数字,大家都认得数字,所以族人们学起时间的看法来并不困难,但是教到使用方法的时候,就有点难教了。
看到其格列已经学会解开锁屏,然后看时间了,伍斯凌舒了一口气,同时心想幸好刚买不久的移动充电器和太阳能充电板被自己塞进了包里带来了,使得他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得以继续使用。而他的笔记本电脑,则是在传输完所有的资料到平板电脑之后,电能耗尽自动关机而寿终正寝。
话说回来,他们开窑之后从砖窑里取出来的除了砖块和陶器,还有许多木头燃烧后产生的灰和燃烧不完全剩下的黑色的块状物——炭。木灰被拿去和泥夯土墙了,而炭则是被伍斯凌和蔡晓亦收好,用藤筐装好然后存放在底下铺了石块较为干燥的帐篷里,作为冬天的储备燃料。
无意中烧出的炭让伍斯凌和蔡晓亦萌生了烧炭的念头,所以他们在一号窑(第一个砖窑,被蔡晓亦取了这么一个名)冷却的过程中又挖了两个,分别是二号窑和三号窑,一个烧砖,一个烧炭。
卡迪尔做陶坯是越做越熟练了,摸索出来的器具也是越来越多,什么陶碟、陶坛子、陶壶都给他捣弄了出来,甚至,卡迪尔还和擅长木工活的纳塔尔一起鼓捣出了可以在陶漆压花纹的模具,给陶器们压上了许多漂亮的花纹。自从发现自己在陶艺这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