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梗超多…总之这场战争是WW1,一九一五年大约是战事胶着的时间段。
》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大公夫妇于1914年6月28日在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检阅军队时,被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杀。此事件被认为是WW1的导火索。
》其实之所以把故事线插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代除了蒸汽朋克之外,就是为了凑最后的这点梗……'死。不知道为什么和WW2比起来我总是更热衷WW1。'揍死。
》上院:英国议会分上院和下院,上院主要是贵族士绅,现在基本无实权。
》希波克拉底誓言: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名字命名的,医学生在入学或毕业时要宣的誓言。
》这次是真的完了。
84、后记 。。。
是夜,在屏幕上敲下最后一个字。
而今回想起来,十五岁的时候在七堇年的书上看到这样的文字,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然而在追随着彼端的光辉且行且歌,渐行渐远的日子里,那些被我们夸大其辞的生活与逐渐凝固的梦想,都已经在那些形而上的慰藉之中,成为一幅散逸逆光的残像。
所谓的事实便是,无论这个年代被冠以怎样褒贬不一的名目,更多时候,这恰恰是我们青春在深层次的表达,是我们文字的本来面目。
我至今不能很好地阐释这个故事的写作目的,又或许一开始便不存在那种东西。仅仅因为所谓青春的真切面目便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安稳年代里凭借想象和幻觉来感受风雨飘摇中微渺的执念,并坚持它。在那个被作业和考试搭起骨架,固守于一方狭小而安逸的天地里,凭借一些细小的冲动而热泪盈眶的时代里,我们离这个世界的实质如此遥远,文字成为内心诘问人世的唯一路途。
于是有了那些被用各种目光审视点评的,与年龄和时代紧密咬合的文字,即使披上了漫画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外衣,这仍是被我定义为成长录的东西。
因而无论被怎样繁复玄幻的表象所纷扰,我在其中所能展示的,也不过是我以及那些陪伴我度过少年时代的人们在面临青春途中种种风景时的各种姿态以及归宿。这个故事同样献给他们,献给那些曾经灿灿生辉,而今风化成梦的岁月,如同半年余之前我在那张高考数学试卷上恍惚看到自己过往所有的年华一样。
因着当年的青涩的勇敢和本真的不完美,可以用年轻的名义粉饰一切矫情和无知,肆无忌惮地倾吐对这个世界原始的理解,勾勒出一幅意味鲜明的轮廓。我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